癫痫外科治疗已有多年的历史,部分性发作的癫痫,最可靠的治疗方法是致痫灶的切除。而对于全面性发作的病人,其致痫区往往比较广泛而无法切除。胼胝体作为两侧大脑半球的主要联系,是皮质源性癫痫扩散和同步化的主要通道,通过胼胝体的切断把癫痫的发作局限在一侧半球,来减轻发作频率及严重程度。由于两侧大脑半球的主要纤维联系被切断,原本癫痫病灶位于一侧半球的快速继发双侧同步化的病例,将有可能实现病灶的局限定位,从而有再次根治性手术的可能。
解剖基础
双侧大脑半球间的联系结构包括胼胝体、前联合、后联合、腹侧和背侧海马联合、丘脑间联合、穹窿。而胼胝体(corpuscallosum)是联系两侧大脑半球的主要横行纤维,位于侧脑室的顶部,分为嘴部、膝部、体部及压部。大脑皮质70%~80%的信息是通过胼胝体联系的。体部靠前传递运动信息,其纤维联系运动前区、运动区、岛叶前部和扣带回皮质前部;体部靠后传递躯体感觉信息;峡部传递听觉信息;压部传递视觉信息。因此胼胝体前半部结构对全身强直-阵挛和失张力发作至关重要。全面性或继发全面性发作,癫痫样放电通过胼胝体实现双侧半球快速扩散同步化,从而促进强直性、肌阵挛性、强直-阵挛性和失张力性等全面性发作。
历史
事实上在很久以前就有人做过胼胝体切开术,但那时是为了切除肿瘤,真正用作治疗癫痫的胼胝体切开术,是在年由VanWagenen和Herren。他们发现胼胝体肿瘤病人起初主要表现为癫痫全面性发作,随着肿瘤长大,并破坏更多的胼胝体纤维组织,发现癫痫发作次数逐渐减少,同时症状局限于一侧。70年代,Wilson第一次将外科显微镜应用于胼胝体切开术。并且Wilson改进了手术方式,采用显微技术,通过脑室外操作切断海马联合及胼胝体,减少了脑室炎、脑积水等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后来又将手术过程分为两次,首先切断部分胼胝体(早期多为后半部),然后切断全部胼胝体,期间间隔两个月,认为能减少术后失联系综合征的持续时间。这些引起了临床医师们的广泛重视,文献中有关胼胝体切开术治疗癫痫的报道日益增多。年Harbaugh报道将完全脑连合切除改为只切开胼胝体和其下面的海马联合,并将次手术分两期进行,证明同样有控制癫痫的效果并且并发症较少。年,Maxwell提出分步胼胝体切开概念,首先进行前2/3或3/4胼胝体切开,如果患者术后发作控制不佳,第二步手术将对后部胼胝体进行离断。年,Wyler更好的发展了显微技术在胼胝体切开术中的应用,他通过利用显微技术进入两个;胼胝体动脉之间的透明隔腔,达到了切除胼胝体前部的效果,也就是我们所称的扩大胼胝体切开术,但是在扩大胼胝体切除术中,压部是被保留的而且是仅被保留的部分。在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也有学者正在尝试新的治疗方式,如利用内镜技术及伽马刀放射技术。但同时近年来由于VNS也就是迷走神经电刺激,这种微侵袭手术方式的出现,胼胝体切开术有所减少。VNS的应用将会重新评估胼胝体切开在治疗难治性癫痫中的应用。
适应症与禁忌症
1.顽固性癫痫患者:指病程在3-4年以上,经内科系统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者,并且应该是药物难治性癫痫,即正规应用两种抗癫痫药物18个月以上,每月至少发作一次;另外无发作期不超过2个月的也认为是难治性癫痫。
2.多灶性癫痫或不能去除的癫痫灶引起的癫痫:要明确,胼胝体切开术是一种缓解性的手术,如果能够找到明确的癫痫灶,能够切除以彻底治愈癫痫发作,那么选择胼胝体切除术是不妥当的。因此,实施该手术的患者必须在影像学及电生理资料上都不能有局灶性癫痫起源的证据,包括详尽的MRI资料和视频脑电。在儿童,特别是婴儿痉挛症可以和脑部局灶性的解剖和生理异常相关。像这样的患者应该行灶性切除性手术,最大的灶性切除术就是大脑半球切除术了。那些在解剖上或是电生理上被证实为双侧的,放电主要集中在额部,并且存在发育障碍,同时有多种发作形式又没有明确癫痫起源的,应该行胼胝体切开。
不能去除的癫痫灶,如癫痫灶在功能区而不能切除,以防对患者功能的损害,可以采取胼胝体切开术这样的姑息性手术控制癫痫发作。
3.症状为全身癫痫发作的患者:在临床治疗中,经脑电生理学和临床证实,经胼胝体传导的双侧同步化发作的癫痫病人的手术效果较好,临床上这些病人常表现为躯体或肢体肌张力的异常,发作时病人经常突然跌倒,容易反复受伤,神经学检查时这部分病人表现为双侧不对称性的异常体征,而且在神经影像学检查时经常发现局灶性病变的存在。最适合胼胝体切开的发作形式就是失张力发作,尤其是以突然跌倒为表现形式的失张力发作。全身性强直,强直阵挛和肌阵挛对该手术的反应效果逐渐降低。
4.脑电图的表现:发作间期脑电图表现为弥漫发作性多灶性棘波或慢波,以及可引起双侧同步放电的局灶性棘波,伴有正常或异常背景波的广泛棘波放电。发作期脑电图检查则表现为单侧起源,快速引发弥漫发作和双侧同步放电者,本术疗效很好。
5.适合行胼胝体切开术的病种或指征:伴有顽固性癫痫发作的婴儿偏瘫;婴儿性偏瘫侧手指功能未完全丧失者(Forme-Fruste综合征);进展性癫痫性偏瘫性脑炎(Rasmussen综合征);单侧半球巨脑症(unilateralhemimegalencephaly);脑皮质发育不良(focalcorticaldysplasia,FCD);Lennox-Gastaut综合征;Sturge-Weber综合征。
大多文献认为,智力低下不是胼胝体切开术的绝对禁忌症,但我们必须承认,智力低下的患者往往预后不如那些IQ稍高的患者好。主要考虑为IQ低下的患者,脑内已经存在广泛或多灶的病变,如果将大脑之间作为联系纽带的胼胝体切开,会加重大脑的功能障碍,术后癫痫控制的成功率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手术
胼胝体不同节段通过的神经纤维有其对应的大脑皮层区域,切开胼胝体的不同节段,对癫痫控制的效果也不相同。目前大多数癫疒间中心均采用胼胝体前2/3或前3/4切开。不论范围如何,学者们一致认为:如果部分切开效果不理想,应行二期手术达到全段切开,分步达到全切的效果较好且并发症少。有些中心认为有2种以上的发作形式、智商低(IQ<80)和发作期脑电表现为弥漫性的病人应直接一期行胼胝体全段切开。有人提出对于儿童全面性癫痫综合征,一步法胼胝体全切开术作为首选来控制全面性发作,被证明有较高的控制率,尤其是没有MRI异常及明显病因者。除此之外,有人将胼胝体切开术作为大脑半球切除术的替代手术并取得较好的疗效。还有学者认为神经功能低下并且脑电异常表现为弥漫性的病人应直接行全段切开,因为这些病人术后不良反应极少见。
尽管胼胝体切开术后发作的总体改善率较高,但根除率都较低,经过不断发展,从分步切开术到扩大切开术,从一种姑息性手术到作为根治性手术的起始手术方式,在癫痫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年Wyler等报道了6例首次行胼胝体前2/3切开术失败后行再次手术,结果1例达到完全无发作,1例发作减少75%以上,1例有改善。年,Clarke报道了3例8、9岁儿童在胼胝体切开术后行切除手术的病例,1例为外伤后,1例为一侧较大面积脑梗死及对侧皮质发育不良,1例为前颞叶切除后发作频率不变,行胼胝体切开后在头皮脑电的指导下找到局限病灶而行切除手术,均取得了戏剧性的控制效果,并指出在那些药物难治性的快速继发双侧同步化但脑电不能定位的病例,胼胝体切开术被认为是治疗全面性发作的一种方法,且可能对有潜在局灶性手术的病例有帮助。年,Lin等报道18例3.5~18岁的全面性强直-阵挛(其中6例同时有复杂部分性发作)的儿童病例中,44%的患者MRI为阴性,50%的患者MRI显示双侧大脑半球病变,行胼胝体切开术后在颅内电极记录的指导下,有12例行切除手术,结果50%(6例)的患者取得很好的疗效(Engel分级Ⅰ或Ⅱ级),没有永久性神经功能损伤及死亡病例。同年,Ono等报道例胼胝体切开术后19例行再次切除手术的患者中,其中16例胼胝体切开术后有残留的部分性发作,15例再次手术行单侧额叶切除,其余的行半球切除或后四分之一切除,结果11例(57.9%)取得良好的效果。除了癫痫外科手术本身的风险外,目前尚无报道再次切除手术的累加并发症风险。
疗效
胼胝体切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姑息性癫痫外科手术,已经过70多年的临床验证,。Sunaga等报道胼胝体全切对跌倒性发作的缓解率高达90%,部分切除术后其缓解率为54%。Roberts等在统计的83例病例组中,整体发作控制率为:无发作6.9%;改善84.5%;无改善的患者只有8.6%。Cukiert等报道11例特发性全面性癫痫病例行扩大胼胝体切开术,术前平均IQ为85,术后所有病例的全面强直-阵挛的发作频率都至少降低75%,其中3例病例的失神发作完全消失,其余的发作频率降低90%以上,术前只有1例肌阵挛发作者,术后也完全消失,术后平均IQ值为89,术后所有患者的注意力水平也显著上升。同样Yonekawa等也报道15例胼胝体切开术患者,术后不仅能改善发作,而且也显著改善有注意缺陷及行为障碍的患者的问题。
并发症
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目前很多手术中出现的并发症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但从胼胝体功能的角度来讲,还会出现如下不良后果:
1.急性失联合综合征:可发生在几乎所有的胼胝体切开术后的患者,症状可轻可重,持续时间也各不相同,课持续数天至数月。行一期胼胝体全部切开的病人症状更突然和持久。其主要表现为非优势侧腿瘫痪,尿失禁,自发性语言减少(缄默),眩晕,虽然神志清醒但对周围环境反应下降。绝大多数病人可完全恢复,认为主要原因与大脑半球内侧面收到牵拉或者是脑功能区之间失联合有关。以前的研究发现,如果存在较严重的智能发育障碍,术后的失联合综合征表现的就不明显,而且这一点也会因失张力发作频率的减少和生活质量的改善而得到弥补,因此有论著认为,失联合综合征等并发症虽然在全切中发生率要高一些,但这些与能换来患者严重癫痫的控制和智能发育迟滞的缓解来讲是值得的。
2.感觉失联合综合征:
胼胝体后部切除,经常会引起以感觉分离为表现的离断综合征,主要是语言半球和非优势半球接受的触觉、视觉、听觉信息相孤立而不能协同分析。特殊触觉及特殊视觉刺激常被患者否认,但由于这些感觉输入为双侧性,并且大多在数周内会好转甚至消失,故不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3.裂脑综合征:全部胼胝体切开后,因两侧半球之间的运动功能和感觉联系突然中断而出现一系列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表现非优势侧手对语言命令毫无反应,有时可对优势侧的手起相反的作用。此综合征可随着时间而减轻好转,大多数可以完全恢复正常,但少数人遗为永久性。日常生活能力可能会几乎完全丧失,如穿衣、吃饭、买东西等。
尽管目前癫痫治疗已取得较大进展,多数病人的癫痫发作经系统的药物治疗可得到控制,但仍有约20%~30%的病人对癫痫药物治疗反应差、癫痫发作难以控制,即所谓的难治性癫痫。而上述所说的胼胝体切开术,能降低癫痫发作的频率及严重程度,可作为难治性癫痫治疗的一种外科手段。甚至经过不断的发展,在胼胝体切开术后,癫痫灶的局限化会为彻底切除癫痫灶提供机会,也许通过胼胝体切开术,能达到彻底控制癫痫发作的可能。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