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用方言教娃说话,影响有多大其实我们都

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31118/4292729.html

最近看到很多这样的视频,老人操着一口地道、纯正的家乡方言,一板一眼地教孙子识字,说话,有的视频的点赞高达百万,笑翻一众网友。

虽然这些视频,都是为了搞笑,假设的故事情节。但事实上,却反映出了很多真实场景,很多孩子从小说话,都是在这种普通话+方言+俚语的复杂环境中长大的。很多家长担心宝宝学说话会受到负面影响。

有位妈妈就遇到了这样的苦恼:

老人帮着带孩子很省心,但是唯独有一点,老人总是用方言教孩子说话,听着怪怪的。

每天从幼儿园接回来,爷爷总是稀罕得不得了,问大孙子今天幼儿园学什么啦?来来来,爷爷考考你,“夜么虎,大紫盖,刀螂”,咦!还是我小宝儿灵光,一“肖"就会。

奶奶不但方言重,因为声带麻痹,还讲话不清楚,很担心会影响宝宝学说话,万一孩子也学得吐字不清、瓮声瓮气怎么办?毕竟宝宝刚开始学说话,都是从模仿大人开始的。

真的是,你一本正经地教,我一本正经地学,没毛病!可怜孩子辛辛苦苦识百字,一夜回到解放前。

老人带娃用方言,真的会影响孩子说普通话吗?

这个问题要分两个方面看。

1、老人说方言绝对没毛病,有些方言确实与普通话差别很大,比如粤语,闽南语等等,对于刚学会说话的孩子,处于多种语言环境下,确实会受到一些影响,但这与跨国组合家庭的双语环境,又有什么区别呢?人家的孩子中文、英文随意切换,反而更聪明啊!所以不用过分担心。

2、影响孩子普通话的绝对不是方言,而是不标准的普通话口音,比如“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蔡少芬的普通话”,“大嘎好,我系渣渣辉,”。把普通话说出“烫嘴”的这种感觉,就是不标准的普通话口音,这种口音才会影响孩子的普通话。

老人带娃用俚语,会影响孩子说话吗?

俚语是方言的特点之一,具有非常强烈的地域色彩,是最接地气的口语,是约定成俗的语言表达形式。

很多老人说话带有俚语,是一种很难克服的语言习惯,但是用来教孩子学认字,启发认知,可能会带来一些麻烦。

早期,宝宝的认知能力较差,对同一事物的多种概念,可能会有“互相理解偏差”,从家里学的俚语带到幼儿园,还可能会造成一些误会。建议早期育儿阶段,还是尽量少使用俚语为好,用标准化的语言符号,去启发宝宝的认知,还是很有必要的。

担心孩子说话的问题,该怎么办?

1、如果你担心宝宝学会老人的方言,那么就要增加普通话亲子互动时间,让宝宝更多地暴露在多语言环境下,俗话说“用进废退”,宝宝同时学会方言和普通话,那你还担心什么呢?等过几年,宝宝上幼儿园,上小学后,大量时间都在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自然不会受到什么影响了。

2、对于老人使用俚语的习惯,最好别过于敏感,用于日常语言沟通没什么大不了,但尽量不要用俚语形式,去教孩子认字,识图,如果老人说不听,那么作为父母,就要懂得及时改正,让宝宝明白一个物品有多种称呼的概念。比如:要告诉宝宝,爷爷习惯叫“夜么虎”,但是书本上叫蝙蝠。在老家叫“家雀儿”,书本上叫麻雀。

不要对方言畏如虎,你能保证宝宝遇到的小朋友说的都是标准普通话?我们要相信宝宝的辩听能力,那是一种天赋,在多种语言环境下,听得越多,大脑思考,听觉感知就越有经验,这些都有利于智力发展。接纳多语言文化,才能打开宝宝社交能力的大门。

选择性缄默症是啥样?带不出家门,长辈总说这孩子内向,怎么办

两个儿子患自闭症,母亲患抑郁症,这个四口之家太难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ngzhoumeirongyuan.com/jmzyy/847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