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晚,湖北省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1
没有症状感染者传染性很弱
目前越来越多患者出现了一些无症状或者轻症状的确诊病例,这是否意味着病毒出现了一些变异?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组成员、医院感染二科主任医师蒋荣猛在发布会上表示,从目前分离的病毒没有发现有明显的变异。
“随着现在对救治患者,密切接触者检查力度的加大,在全国各地都发现了一些无症状的感染者,他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可以检测到病毒的核酸。”蒋荣猛表示,这样的患者不需要特殊治疗,但还需要一定的隔离观察。
“基于他没有症状,但有核酸阳性的情况,从我们对传染病普遍的理解来讲,他的传染性即便有也是很弱的。”蒋荣猛说,作为呼吸道传染病,排出病原体、需要有症状才可以传染,比如说咳嗽可以把病毒排出来,如果没有症状,通常认为它的传染性即便有,也是非常弱的,所以没有必要太担心没有症状的感染者。
2
人体对新冠病毒能否自愈?
人体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抵抗和自愈能力有多强?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医院副院长、著名重症医学专家邱海波在发布会上解释,现在可以看到有一些接触到病毒的人,可能会有几种不同的反应。第一种自身有足够的抵抗能力,自身把病毒清掉了,这是一种情况。第二,病毒在上呼吸道能够繁殖,但是没有症状。当然可能还有很多病人是轻症病人,表现出乏力、发低烧,发热、干渴的症状。少数病人才会发展成重症或者微重症。也就是说机体虽然易感,但肌体的免疫系统多数情况对病毒有反应,只有少数的反应异常或者病毒大量繁殖,才会发展成重症或者危重症。
3
病毒在温度环境合适的情况下
可存活5天
蒋荣猛表示,病毒从人体出来后很快沉降,不会在空气中漂浮。从这个意义讲,空气中不会有病毒。但飞沫可以沉降,病毒可以落在物体表面,人可以通过手来接触到病毒。病毒在光滑的物体表面可以存活数小时,温度湿度合适的环境能存活一天,有发现可达到5天。
4
不主张用双黄连来预防和治疗肺炎
不主张没有病的人吃药
家里储备什么药品、是否需要吃药?会上,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表示,不主张没有病的人吃药,或吃什么药预防。因为没有合适的药预防。中药治疗是调节机体的免疫状态,得病是病毒与免疫力博弈斗争的结果,病毒胜就得病,所以抵抗力提高就会减少得病危险。所以我们不主张人人吃中药去预防。
但家里备一些连花清瘟胶囊、银翘解毒片等,对流感都有一定效果,预备点也可以,双黄连炒得很热,这药偏寒,不适合一般人去吃,如果没有体热症状的人擅自服用双黄连,容易拉肚子。而且对抑制作用,临床怎么样没有进行评价。我们不主张用它来预防。
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组成员、医院副院长邱海波提到,双黄连前一段时间炒得很热,双黄连是中药,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偏寒,不适合一般人吃,吃了容易拉肚子。它对病毒有没有作用?只是在实验室里有一定作用,还没有临床实验,用它来治疗和预防病毒,为时过早。我们也不主张没有得病的人用它来预防和治疗。
5
出院病人没有传染性
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组成员、医院副院长邱海波提到,病人出院后是否具备传染性?从研究和临床研究来看,出院病人是没有传染性的。病人都是经过两次核酸检测阴性,而且连续3天没有发热,才会出院的,是不带病毒的。而且他们身体也会形成抗体。既然不带病毒,又有抗体,他们的传染性从何而来?应该说,比较肯定的是,出院病人是没有传染性的。
6
武汉地区只要有发热、咳嗽
都建议去筛查
怀疑被感染,医院还是在家隔离?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组成员、医院感染二科主任医师蒋荣猛认为,每个地方不太一样,采取措施不一样。目前,武汉已经采取了措施对“四类人员”集中收治和隔离,从武汉的情况来看,只要有发热、咳嗽,都建议去筛查。
7
儿童也是易感人群
以对症和支持治疗为主
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组成员、医院感染二科主任医师蒋荣猛在发布会上表示,从目前总体来讲,儿童也是易感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是一个新病毒,所有人都没有免疫力。
“但是从目前看,儿童没有重症,也没有死亡病例,比较起来儿童感染的病例比较轻,很多是家庭聚集被发现的,比如家里面有一个成人、父母生病被诊断,孩子有密切接触,通过筛查发现的。”蒋荣猛表示,儿童总体来讲感染以后比较轻,但并不意味着儿童不易感。随着未来开学,人群的聚集,儿童感染的病例进展是什么样的,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蒋荣猛介绍,从治疗角度来讲,国家儿童中心发布了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这个方案和成人稍微有一点不一样。“但是我看了一下,总体还是以对症和支持治疗为主,帮助患者尽快从疾病当中恢复过来。”蒋荣猛说。
8
病毒通过飞沫传播距离较短
粪口传播没有发现相关病例
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组成员,医院感染二科主任医师蒋荣猛介绍,无症状感染者目前没发现病毒变异,不需要特殊治疗,但需要隔离观察。基本来说,不用太担心无症状的感染者。
病毒通过飞沫传播,距离非常有限,约为1—2米,从人体出来很快沉降,不会在空气中漂浮。
病毒更多是通过手传播,所以特别要注意洗手。关于粪口传播这个途径目前还没有确认,没有发现相关病例。
更多民生新闻,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