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却因患自闭症儿子改变了人生轨迹。从年至今,先后在东莞、萍乡和我县创办三所儿童智力开发中心,使近千名患自闭症儿童得到康复。向日葵儿童智力开发中心(连锁店)负责人熊华——
让自闭症人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
“这是厕所,这是‘男’字,这是‘女’字……”7月24日,在位于宁州镇芦塘村的修水县向日葵儿童智力开发中心教室里,记者见到老师们正在为患自闭症儿童进行“一对一”上课。“我的女儿今年4岁了,还不会说话,到这里才两个月时间,就能够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并参与一些游戏,进步好快,让人好开心。”正在陪同儿女进行康复训练的马坳镇某村村民张女士说。修水县向日葵儿童智力开发中心是我县第一家针对特殊儿童康复训练的机构,是由黄坳乡三塘村外出务工成功人士熊华创办的。
今年39岁的熊华,年高中毕业后,先后在县幼教玩具厂、汽车修理厂当学徒工。第二年初南下广东东莞务工,学习模具制造,学会了数控机床编程。从普通打工者到技术骨干再到中层干部,事业红红火火,月薪达到余元。这期间,他娶了萍乡女子冯树梅为妻,年生下大儿子熊伟。
一个成功的男人从来就是不甘寂寞的。年初,他决定单干,他认为自己有了这个能力,当年投资万元,创办一家塑胶模具厂,有了技术和先前积攒的人脉资源,加之他为人厚实,办事公道,很快生意红火,业务量每月攀升。
正当他事业如日中天之时,一件事却压着他和爱人喘不过气来,他4岁的儿子熊伟竟然还不会说话。带着儿子,他上海、北京、广州、医院他走个遍,最后得出结论:自闭症。医生告诉熊华,自闭症孩子乍一看去,与普通的孩子毫无二致。但他们的确又是一群非同寻常、难以琢磨的孩子:在更多的时候,他们保持着令人心碎的缄默,对于周遭的一切,缺乏显而易见的热忱与理解;他们往往行为怪异,甚至有时会释放令人恐惧的攻击性……
他和妻子倒吸了一口冷气,夫妻俩前后仔细想了个遍,双方亲人从来没有听说过有谁得过这种病。儿子是夫妻俩的命根,无论花多少钱都得治。他一边照料生意,一边带着儿子四处寻医问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那个时候,不知让别人骗过多少钱,反正只要说儿子的病能治疗,就是再多的钱都舍得花。”熊华说。短短的几年时间,熊华为儿子治病花去了余万元。可仍不见好转,直到有一天,一位治疗自闭症专家告诉熊华,这种病用药治疗几乎是没有用的,要进行康复训练,通过专门教师进行一对一教学,慢慢康复。
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熊华到广东一家专门治疗自闭症学校进行康复训练,没想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望着儿子能够独立完成一些以前不可能完成的家务,望着他能够甜甜地叫着“爸爸、妈妈”,熊华夫妇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熊华在带儿子治病的几年时间,接触到许多像儿子一样的患有自闭症疾病的孩子,他们当中许多人得不到康复训练,这时的他有了一个念头:要办一所康复中心,尽量让身边患有自闭症疾病的孩子能够第一时间得到康复训练。说干就干,年初,他投资万元,在东莞创办“东莞市向日葵儿童智力开发中心”,让他没想到的是,一开学就接收到了50余名学生,由于这种康复教学绝大部分要进行“一对一”训练,教师需求量大,一时很难跟进,但熊华还是很满足,毕竟这是他办学所迈出的第一步。在这以后的几年内,向日葵儿童智力开发中心每年接受康复训练的学生均保持在名左右。为了扩大业务,年初,他投资50万元在妻子家乡萍乡市开办连锁店,创办该市第一家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萍乡市向日葵儿童智力开发中心”,当年就招收学生50余人,这期间,儿子熊伟也一天天长大,能够说话,与人进行交流。医生说,自闭症孩子生活能够自理,能够与人进行交流,对他人没有攻击性,这是恢复效果最好的。为了响应家乡招商引资回乡创业,年,熊华回到家乡,投资余万元,在黄沙镇创办华旗矿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瓷土矿开采。儿子也跟在他身边,一些人感到好奇,特别是一些同样患自闭症疾病家庭,了解到熊伟能够恢复到能够自理的地步,都萌发了要康复训练念头,为了让家乡的孩子能够就近入学,去年底,他投资万元创办修水县向日葵儿童智力开发中心(连锁店),成为周边县市唯一一家康复中心,该中心占地1平米,具有15个语言训练室,13个音乐、游戏、社交等功能教室以及1个大型综合训练场,能同时为名患有自闭症、多动症、弱智、语言发育迟缓等症状的特殊儿童提供康复教育。5.17”第二十五个“全国助残日”康复中心正式开学,当日便有30余名学生入学。征村乡某村4岁男孩患有多动症,不会说话,开学两个月后竟能叫“爸爸、妈妈”,让家人喜出望外。他们告诉熊华:“如果学校不办在家门后,哪有机会进行康复训练,真是谢谢你,做了一件大好事。”
熊华说,据统计,我国自闭症患儿人数已逾万,未被发现的要远多这个数字,且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让孤独症人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享受正常化的生活,是我的办学宗旨。虽然我所作的还很不够,但我还会一直努力,去实现心中的梦想。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