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烷胺(Amantadine)最初用作抗病毒药物,后因其多巴胺激动效应而被用于治疗帕金森病、药物所致锥体外系反应等。由于尚不明确的机制,该药剂量的突然改变可导致严重的停药综合征,包括谵妄,甚至可能进展为恶性综合征(NMS),造成严重后果。
针对金刚烷胺的停药综合征,精神科医师可能存在识别不足的情况。一项日前发表于JournalofPsychiatricPractice的文章中,南卡罗来纳医科大学的一组研究者提供了三例相关个案,并进行了讨论。本文荣获年住院医师研究奖(ResidentPaperAward)。以下为病例部分:
一、ECT后谵妄莫名持续2周
患者男,64岁,越战老兵,罹患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帕金森病,此次因伴有自杀倾向及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入院,并接受电休克治疗(ECT)。治疗前,神经科会诊建议停用院外使用的金刚烷胺,其他帕金森药物减量三分之一,以降低ECT期间多巴胺毒性的风险。
患者抑郁症状(MADRS)及认知功能(MMSE)的变化趋势(FrymlLD,etal.)
患者接受双额侧短脉冲ECT,每周三次。治疗初期,患者的心境症状确有改善,认知副作用轻微。然而,第4次ECT后,患者的认知状况急骤下降,达到ECT后谵妄的程度。多学科会诊未能找到患者定向力波动、激越、视触幻觉的原因。症状持续2周后,治疗团队才开始怀疑是否与金刚烷胺停药有关,而此时已远远超过ECT后谵妄的预期时间范围。
重新使用金刚烷胺,剂量同院外治疗;3天内,患者的认知功能回到基线水平,如上图。
二、代谢性脑病进展为NMS
患者男,57岁,罹患双相障碍I型,共病冠心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及阵发性房颤,因精神状态改变7天来急诊;患者当时存在颤抖、低血糖(50mg/dL)、心动过速(bpm)、发热(.2oF,约37.9℃),且仅有自我定向力。实验室检查提示急性肾损伤、非阴离子间隙性代谢性酸中毒、锂中毒及肌酸激酶升高,患者遂被转入全科病房,治疗锂中毒及精神状态改变。
入院第2天,患者出现呼吸窘迫,需插管,并转入ICU;第3天,酸中毒等代谢紊乱改善,但持续出现定向力波动及呼之不应,多学科医疗团队无法解释这一现象。入院第10天尝试拔管,但患者的呼吸功能迅速恶化,被迫再次插管。
入院第11天,请精神科医师会诊,排查意识状态改变的原因,会诊医师考虑NMS的可能。全面回顾用药史,患者门诊使用奥氮平及帕利哌酮,上述药物在患者需要镇静及插管后停用;然而,从其他来源获取的另一份用药资料中,金刚烷胺赫然在列,且入院后未继续使用。后来得知,一名全科医师在7年前给患者处方该药,用于治疗「震颤」,但患者一直未于神经科随访;后来患者与该医生的沟通中断,导致该药沿用至今。
考虑到NMS可能与金刚烷胺的突然停用有关,会诊医师建议重新使用院外剂量。入院第15天,患者重新使用金刚烷胺;仅仅24小时内,精神及呼吸状况即出现戏剧性的改善。第17天,患者停用丙泊酚,成功拔管,在普通病房稍加停留后回家,认知功能回到基线水平。
此后的又一次入院中,患者在试图缓慢减停金刚烷胺时再次出现紧张症表现,重新使用院外剂量后症状再次消失。
三、精神病性抑郁合并谵妄
患者男,75岁,抑郁症、2型糖尿病、特发性帕金森病(5年前于右侧底丘脑核植入深部脑刺激器),因抑郁、噩梦及间断出现持续10分钟的双侧上下肢暴力性挥动1周入急诊。患者报告称,此前三天睡眠很少。本次病程与酒精及药物使用无关。入院检查显示,患者存在严重的帕金森运动症状及抑郁,认知功能完好。入院接诊团队注意到,近期将金刚烷胺由mgbid加量至mgtid后,患者出现偏执观念,运动症状也较前加重;另外出于预防多巴胺毒性的考虑,遂在沿用其他药物的情况下减停金刚烷胺,整个停药过程在3天内完成。
在急诊,患者的定向力尚完整;入院第2天,患者的精神状态即开始恶化,致使医疗团队开始针对其谵妄展开探讨。神经科治疗的10天内,患者的定向力受损、偏执、激越愈发严重,多次拔出静脉导管,需躯体约束以保证其人身安全。代谢及神经科检查未能发现原因。患者开始氯氮平治疗并逐渐加量,以改善其精神病性症状;滴定过程中还联用了喹硫平。患者被转入精神科病房继续治疗。
转科时,患者MMSE得分24,存在情感平淡、思维进程不合逻辑、虚构、与心境协调的妄想(被感染HIV病毒,以及在电视上看到手术室中死去的自己);患者随后出现轻度紧张症表现,包括缄默、违拗、自动化行为、蜡样屈曲,联用劳拉西泮1mgtid后症状快速消失。然而,其精神病及认知损害持续存在。
在接受8次右单侧超短脉冲ECT后,患者的心境、运动症状及意识状态显著改善,出院时MMSE得分29。
讨论
(FrymlLD,etal.)
上述三例患者存在一些共同点,如躯体情况复杂,对致谵妄源的敏感性升高;此时,针对金刚烷胺停药导致意识状态改变的警惕性需提高。例如,第一位患者使用的是认知副作用相对突出的双侧ECT,第二位患者合并锂中毒及肾损害。另外,这些患者的意识状态改变呈现难治性的特点,而在纠正金刚烷胺停药后快速改善。对于第三位患者而言,使用ECT后症状得以改善,故未来得及重新使用金刚烷胺;然而,若更早使用该药,患者的恢复时间有望得以缩短。
这些病例强调了金刚烷胺停药综合征症状范围之广,其临床异质性可能对识别造成干扰。精神科医师应力求早期识别及干预这一现象,以改善患者转归及缩短住院时长。
延伸阅读停用氯氮平进了ICU:三点临床提示
文献索引:FrymlLD,etal.TheRoleofAmantadineWithdrawalin3CasesofTreatment-RefractoryAlteredMentalStatus.JPsychiatrPract.May;23(3):-.
医脉通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