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廉洁大庆,主播:春红。
文章来源:《中华传统八德诠解丛书信德诠解》,特此致谢,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主播,违者必究。
发送数字“3”或者“廉政微广播”给我们,收听往期廉政微广播的精彩内容。
在中国传统的人际关系中,朋友与父子、夫妇、兄弟、君臣并列为“五伦”,可见中国人对于朋友交往的重视程度。古人把“慎交友”作为修养之道的重要方面,孔子说:“与善人居,如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其实,孔子这段话的意思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什么样的人相处,常常会影响到自己。《弟子规》亦云:“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近,百事坏。”
传统伦理是一种角色伦理,每个伦理角色都有各自的道德要求。比如:《大学》说:“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孟子》说:“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还有后人总结的:“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对于其他伦理角色的道德要求,表述不尽一致,但很显然,对于朋友一伦,则一致以“信”为道德要求。孔子有“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祈向,曾子有“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的自省。所有这些都表明,信是朋友交往的最高道德准则。
相互信任友谊久
人们常说:朋友之交,贵在知心。之所以彼此能够知心、交心,当然首先是基于彼此有相同或相近的志趣、价值观。志同道合,才有可能成为挚友。正如西汉思想家扬雄所说:“朋而不心,面朋也;友而不心,面友也。”如果交朋友而不能知心,不能交心,不能坦诚相见,就并非真正的朋友,其所谓“友谊”也难以持久。古往今来的酒肉之交、势利之交,都是这类反面典型。
当朋友订交之后,在漫长的岁月里,维系、巩固友谊、友情,最主要的依靠是彼此的相互信任。孔子云:“久不相见,闻流言不信。”真正的朋友一定是知心和相互信任的,即使脾气、秉性不同,即便人生之路南辕北辙,彼此的尊重、信任也丝毫不会减少。
嵇康和山涛的交往就很好地诠释了真正的朋友之间的相知与信任。我们知道,嵇康写过一篇《与山巨源绝交书》。山巨源即山涛,山涛与嵇康都是“竹林七贤”之一,嵇康虽然才气十足,但性格孤傲,为人放荡不羁,愤世嫉俗,他敢于直接拒绝司马氏的拉拢、授官,也敢针锋相对地反驳政府官员。山涛是位君子,他为人正直,入仕为官,任人唯贤,大公无私,口碑很好。嵇康与山涛个性不同,后来的人生之路也迥然相异,但两人不但亲密无间,还相互欣赏。
可是,后人往往因为这封信认为嵇康讨厌与朝廷为伍的好友山涛,因而与他绝交。其实,是嵇康自忖难逃厄运,为了不让山涛受到自己的牵连而借故与山涛撇清关系。
嵇康与山涛“绝交”后,还是逃不脱因为“刚肠疾恶,轻肆直言”获罪被杀的命运。死前他告诉儿子“山公尚在,汝不孤矣。”他让儿子去投奔山涛。这一做法,恐怕很多人难以理解。其实,这正是因为朋友之间有相互的信任才能做到。虽然嵇康有十分激烈的举措,与山涛写下了绝交信,山涛可能因此而伤心,但却不会因此而恼怒和怨恨。当朋友有求于己的时候,依然会慷慨出手。果不其然,重情义的山涛在嵇康死后,不惧司马氏集团的迫害,对嵇康一家老小尽心照顾,对待嵇康之子嵇绍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十八年后,嵇绍在山涛的举荐下任官,成为一代忠臣。
信守诺言不含糊
自古以来,信守承诺就为人所崇尚,这可以从“一诺千金”“一言九鼎”“一言既出,聊马难追”等成语获得证明。对于朋友而言,信守承诺,更为重要。可以说,信守承诺是友谊得以巩固的基石。作为朋友,不仅要以义相交,真诚相待,还要信守诺言。朋友之间要说话算话,对于朋友之间的某些约定,一定要慎重对待,要一诺千金,切不可随口乱说,出尔反尔,对朋友言而无信。
朋友之间信守诺言,主要体现在信守朋友约定、不负朋友之托、兑现心诺等方面。
对于朋友之间的约定,只要合乎道义,即使而临困难,也要信守。能够信守朋友之约的人,自古以来都是备受人们赞赏的。“鸡黍之交”就是朋友之间重信守约的典范。
“鸡黍之交”指“范张交友”,这个故事出自《后汉书》的《独行传》。范式字巨卿,年轻时游于太学,跟汝南张劭(字元伯)结为好友。二人一起回乡,范式提出两年后的某日去拜见张劭父母。时过两年,临近约定日期时,张劭让母亲准备些酒菜招待范式。张母对此将信将疑,张劭说:“巨卿是个守信用的人,肯定不会违约。”到了约定那天,范式果然到了。
这个故事后来被明人冯梦龙改编为话本小说《范巨卿鸡黍死生交》,情节有所变动,但所蕴含的文化意蕴仍然一脉相承。这个故事讲述的虽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恰恰是在看似细微的小事中,人对于信德的坚守,显得格外耀眼。
范式与张劭的两年之约是范式主动提出的,如果说范式是讲信用的典范,那么“言不宿诺”的卓恕能够坚守随口之约定则更加让人感佩。
三国时期,东吴有一位叫卓恕的名士,为人非常讲信用,说话从来算数。他在建业读书时,与同窗好友诸葛恪切磋学问,成为莫逆之交。有一次,卓恕要回老家会稽,临行前,跟时任太傅的诸葛恪辞行。诸葛恪问他,什么时候再来建业。卓恕说某日。到了这一天,诸葛恪做东请客,宴请了众多宾客,只待卓恕的到来。客人们都议论道:“会稽到建康,相隔千里,远隔江湖,风波难料。卓恕恐怕只是信口一说罢了,怎么能按时到来?”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过了一会儿,卓恕果真如期到来,满座的客人都惊讶不已。
坦诚相待敢规劝
朋友之间的信,不仅体现在互相的信任、互相守信,而且还表现在对朋友能够坦诚相待,面对对方的过失、缺点和错误,敢于规劝,敢做诤友。
何为诤友?许慎《说文解字》释:“诤者,止也,止其失也。”即朋友间应该敢于直言,不迁就护短。《孝经》中言:“士有诤友,则身不离于令名。”这就是强调“诤友”的重要。诤友之所以可贵,就在于他们能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坦诚相见,对朋友的缺点、错误敢于力陈其弊,敦促朋友及时改过。
对于朋友的缺点,“毋面诺背违,毋阴非阳是”,更不能放弃原则,为不伤朋友面子而一味迎合,陷朋友于不义之地,也就谈不上朋友有信了。对待朋友的过错一定要诚心地指正,并适可而止。子贡问友,孔子答:“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也。”也就是说给朋友指正缺点,只要是出于关心爱护朋友的基点,也就尽到了自己作为朋友的责任。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既然人不可能无过,那么对于自己的“过”,应该要有清醒的认识。当有人指出自己的“过”时,要有“闻过则喜”的度量,虚心听取意见,乐意接受批评、勇于改正错误。
荀子说:“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一个能够合理地肯定自己的人,可以视为朋友;能够合理指出自己缺点过失并加以规劝的人,就不仅是朋友,更是老师了。而那些只知道谄媚逢迎自己的人,只不过是贼害自己的人罢了,根本不配做朋友。也就是说,敢于规劝朋友,是更高层次的友谊,即我们平常所谓“风谊平生师友间”。
自古以来,善交诤友的事例就很常见。东汉初年,有一位大儒丁鸿,在章帝召开的“白虎观”经学会议上,论述最精,人称“殿中无双”。话说,他的父亲丁綝跟随刘秀征战,因功封陵阳侯,官拜河南太守。因年幼时,父亲在外征战,丁鸿与弟弟相依为命。丁綝去世后,丁鸿作为嫡长子应袭封,但他却上书皇帝,希望让爵给弟弟,没有得到批准。在安葬父亲之后,丁鸿就挂孝服于墓庐而去。结果路上邂逅好友鲍骏。鲍骏在了解情况后,责备道:“按《春秋》大义,不能因家事废王事,现在你以兄弟私情而断绝父亲不灭的基业,可说是智慧吗?”丁鸿闻听而知己过。于是回去接受封爵,并开门教授学徒。史称“丁鸿让爵”。
丁鸿起初让爵于弟而不被中央政府认可,导致了他进—步的逃爵。其实他这种行为既违背了对父亲的孝,也违背了对国家的忠。正是好友鲍骏以《春秋》之义极力劝谏他,才使他明白了这个道理,及时修正了自己的过失。
在朋友言行有过失时,及时给朋友指出错误,这不是不讲情面的失礼表现,相反是体现朋友真诚关爱的一种礼义。真正的朋友是从内心为朋友的利害、前途担忧,能够直言劝诫,当头棒喝的。
交结诤友,必须要有博大的胸怀和容纳诤言的气度。倘若没有“从谏如流”的气度,就会把对方的“逆耳之言”看作是找碴儿、刁难人,不但不会结成诤友,还会给他们“小鞋”穿,甚至排挤、打击他们。
“诤友难得,畏友可敬”,此话深有道理。年,陈毅元帅在他的《六十三岁生日述怀》中写道:
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
有时难忍耐,猝然发雷霆。
继思不大妥,道歉亲上门。
于是又合作,相谅心气平。
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坦荡胸怀,共产党人严于律己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精神,跃然纸上,掷地有声,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
古语道:忠言逆耳利于行。朋友,会在你春风得意的时候给你忠告,如果你也把对方当作朋友的话请你听听他的意见。三思而后行,即使发现自己错了亡羊补牢还不算晚。有这样的朋友,实属三生有幸,应当好好珍惜。
虽然诤友的作用显而易见,道理我们都明白,可现实生活中,做诤友并非易事。要做诤友,尤其需要相互信任。如果朋友之间缺乏相互的信任,那么朋友的规劝,往往会被误解。反过来说,在没有相互信任作保障的情况下,规劝往往没有实际的效果。这实在是无可奈何的事。朋友有时执着于某种想法或做法时,他们往往当局者迷,而我们旁观者清,但遗憾的是,旁人的劝导往往收效其微。
诤言,小能改正一个人的谬误,大则能挽救一个人。对于领导千部而言,善听诤言更加重要。人常常自己认不清自己,而别人却看得清楚。对你的光明前途无人缄默,而对你脚底的偏差往往有人缄默。听惯了颂扬的人,特别是连谬误都被人颂扬,诤言实在是太急需了。
人的思维方式受一定条件限制,解决问题不一定能思考周全,如果能听进诤言,博采众长,工作就会减少很多失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胸襟,虚心听取诤言,诚心结交诤友,改正缺点,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才能使自己诸事顺遂,且受人敬重。
往期回顾:把住一念之微做时间的管理者比满分更重要的春红中学教师,教过政治,爱过英语,现从事学校的宣传工作。崇尚极简生活,向往诗和远方。
关于廉洁大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