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复健科门诊,最常听到的是「我的孩子两岁了还不会讲话,怎么办?」「他只喜欢看会旋转的东西,就是不讲话」「学校老师说他都不理人,很过动」。
语言迟缓的问题,在2-7岁的孩子,盛行率是2.3-19%,家长对此可千万不能轻忽,因为很多疾病一开始就是以语言发展迟缓来表现,这其中包括智力障碍、听力障碍、自闭症等等,如果未能及时警觉而错失了早期疗育的黄金期,真的是非常可惜。
儿童语言发展迟缓的警讯
家长若想知道「孩子的发展是不是在正常范围内?」只要上网连结到台北市政府卫生局的「儿童发展检核表」,根据这个检核表就可以了解孩子是不是发展迟缓儿童。那么当孩子的语言发生了什么问题,应该到复健科门诊接受详细评估呢?下表是不同年龄儿童的语言发展警讯,提供家长参考:
语言发展迟缓的可能原因
语言发展迟缓又可分成原发性语言发展迟缓与次发性语言发展迟缓两大类,原因各有不同。
●原发性语言发展迟缓
发展性语言障碍
孩子有正常的理解力、智商、听力、情绪控制与人际互动,只是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比较晚才开始说话,这常常是受到与家人相处模式的影响,以致孩子不必用太多的语言就可以达到目的。只要经过语言治疗或上学之后,情况便能大幅改善,不会留下后遗症。
语言表达障碍
子有明显的语言表达障碍,在年纪小的时候,容易被当成「发展性语言障碍」,但是随着年龄增长,仍然一直没有表现出正常的语言能力。这往往有着一些背景原因,造成他们语言表达的障碍。
语言接受障碍
孩子的听理解能力不好,连带使得语言表达也非常的少,说话时不仅没有文法,甚至咬字不清。这些孩子很少会有正常的语言能力。
●次发性语言障碍(其他原因造成的语言障碍)
自闭症光谱障碍
孩子有各种的语言表现,包括语言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退化、无法正常与别人互动交谈,以及鹦鹉式的仿说,通常还伴随社交互动的困难、重复刻板的动作、喜欢重复某些声音、对某些东西特别有兴趣等等。他们除了需要给予语言训练,心理治疗、音乐治疗、艺术治疗和戏剧治疗也都能有所帮忙。
脑性麻痹
脑性麻痹的孩子受到动作协调障碍、舌头高张力(造成舌头内缩)、听力障碍、智能障碍等影响,造成语言发展迟缓。在治疗上,可以增加对他们的认知训练、口腔及舌头按摩运动、语言训练,如果情况比较严重就必须利用替代的沟通方式(如:沟通板)。
语言失用症
孩子的嘴唇、舌头及上下颚可能无法执行精准的动作,但是听力及听觉理解,乃至语言的动机都是正常的。他们的语言常会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在重复的语汇中,出现不一致的声母、韵母的错误」、「讲话可能有些省略音」、「语音和音节中间可能会出现拉长或中断」等等,因而造成沟通不良。在治疗的时候,家长必须给他们简单清楚的语言示范,有的还必须采取其他沟通方式。
听力障碍
如果孩子有先天性的听力障碍,也会合并语言表达迟缓的问题。他们即使能够说话,声音也是扭曲的,语调、速度和声量都不同于常人,虽然听觉的理解有异常,但视觉的理解是正常的。如果是后天性的听力障碍(如:耳道的外伤、感染),孩子语言的正确性变差,说话会很大声也听不清楚别人说的话。对于有听力障碍的孩子,还是要先请耳鼻喉科介入,对其听力进行矫正后,再开始语言治疗。
智能障碍
孩子的语言、认知与动作都会变得迟缓,他们需要的不只是语言治疗,还需要给予认知及动作训练。
选择性缄默症
有些孩子在某种特别的环境里无法讲话,但是在熟悉的环境里却可以正常说话,称为选择性缄默症。治疗方法包括语言治疗、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及社交技巧的训练。上述治疗应该以家庭为中心,学校老师也必须参与,症状严重的个案还可能需要使用抗忧郁药物治疗。
别再相信大只鸡慢啼了!
根据研究显示,孩子如果到了5岁还有语言问题,未来容易变得不专心及有社交障碍。如果到了7岁还有语言问题,未来连学习写字都会困难重重。语言发展迟缓是一个警讯,背后多半有着隐藏的疾病,只要早期介入治疗,就可能改变孩子的一生,最怕的是家长误以为「大只鸡慢啼」,以为孩子不会说话是正常的,一旦延误医治,必将后悔莫及。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