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缄默症的孩子是高敏感族

专业治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7107858.html

上一篇讲了一下我对选择缄默症孩子特点的认识。

这种在特定场合下,因焦虑紧张害怕,可以一个月以上持续难以开口讲话的孩子,其实在生活中并不常见,毕竟概率上来说只有千分之7的孩子。生活中,我们更容易遇到的是这样的孩子,他们有的“脆弱”,别人一句可能很正常的话,他们就反应过度,大哭不止。有的特别谨慎甚至胆小,在相对陌生环境下和父母寸步不离,有的甚至有些强迫症,别人觉得无关紧要的事情,他们却揪住不放。这样的小朋友往往都是内心高度敏感的孩子。高敏感族,highlysensitivepersons,绝对数量是很多的,大概约有20%的人是天生高敏感族,这么高的比例,远远高于一个病症的比例,应该描述为是一种性格气质。而我认为,选择性缄默症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属于高敏感族的,甚至是高度高敏感的。但是并不是所有高敏感族都会有选择性缄默的问题。

高敏感族的特点

研究高敏感族最知名的就是美国的心理学家ElaineAron,Aron博士在二十多年前提出高敏感族的概念,并明确指出,“这种敏感,并非疾病,也不是障碍,就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气质”。高敏感族也不能简单地被理解为内向,因为内向外向是一种社交范畴,在和他人社交过程中,是在输出消耗能量(内向),还是在补充、获得能量(外向)。在高敏感族里,内向和外向型的人都有。

那么高敏感孩子具体有哪些特点呢?Aron博士曾用DOES模型来解释高敏感的特质。

D:depthofprocessing深加工。意味着对信息的过度处理和解读。高敏感孩子经常被认为是优柔寡断,其实是因为他们在接收信息的同时会进行深度的处理和思考,以至于高敏感孩子经常会看上去比同龄孩子思想更成熟,会有超过年龄的认知。

O:overstimulation过度刺激。容易因为一些小事产生强烈反应。在《开启高敏感孩子的天赋》一书中,日本专家长沼睦雄用“鱼网”来比喻高敏感族接收大量刺激的状态。

就像用渔网捕鱼,网眼越大,小鱼就会溜走。而高敏感族往往就是网眼很小,他们每天接收的信息过度,不断接受外界刺激,以至于内心满载超载,无处释放,更加加剧了内心的紧张疲倦和焦虑。

E:emotionalreactivityandempathy情感反映和同理心。有强大的共情能力,很容易察觉他人细小的情绪变化并受到影响。

S:sensingthesubtle对细微事物的感知。比如对细小的声音、气味光线都能有丰富清晰的感知。

对于上述特点,我在奥莉成长过程中深有体会。奥莉从小的观察力入微,一点点小变化对她来说都是很明显的。有时候我和她普通的谈话,以为她不经心的,连我自己都忘了,但是一段时间后,她会突然提到。还有一些时候,会出现类似于强迫症的行为。我理解为她心里的秩序,不能打破。有的时候听一首歌或者看一部动画片、跳一段舞蹈,突然快进一段或者暂停后恢复不到原来的位置,她就会情绪爆发,必须回到她认为正确的位置分毫不差,一直喊着不对不对,不一样了,重新再来一遍之类反复数次。当然,在音乐感受力上也很强大,会听着音乐感觉要哭了。会画一幅画很有创意,也会自己拼搭乐高非常形象。

尤其是在有了弟弟之后,姐弟俩性格的对比也非常明显。弟弟憨憨的,“惹人喜爱”,而相比之下,姐姐有着难以捉摸的敏感神经,就是经常被亲戚朋友教育太脆弱或是“惯坏了”。不否认后天的养育环境会放大一些性格特征,但本质上还是因为先天高度敏感的特质在内。普通敏感程度的孩子就像是一块小石头,而高敏感孩子更像是一颗鸡蛋,他们看上去差不多,但是敏感易碎。

对于高敏感族的刻板印象

就像我前面说的,对于很多高敏感孩子的父母,他们可能备感压力,有很多苦恼。首先是来自“难搞”的孩子。高敏感的孩子也伴随着高需求,陪伴普通孩子如果是入门级的话,高敏感父母就要挑战中等难度,(SM孩子的父母就要hard模式了)。但是,从另一方面想,每一个孩子的到来都有她的美意,孩子的个性,各有各的美好。她的敏感,不是负面的评价,只是她感受的世界和我们不一样,更强烈。而我们被选做是他们的父母,也许说明我们有成为更高级“玩家”的可能性,挑战难度大一些,也会带来更不一样的成就感呢。

来自于孩子和自我的压力可以化解,而最大的压力,来自于社会评价体系的刻板印象是很难通过一己之力改变的。就算现在很多父母都自诩更加开明,但认为内向不好,要开朗外向才好的也大有人在。更不用提高敏感孩子情绪波动大,或者谨慎焦虑这样的性格特点,在很多人眼中就是胆小、脾气坏、被惯坏的表现。父母被说也还好自我消化,最怕的是别人的评判和情绪影响高敏感的孩子,让他们以为自己是不被接纳的。

要知道高敏感孩子对于一个眼神、一句话都非常敏感,奥莉就之前问过我,某某是不是喜欢弟弟不喜欢我。跟弟弟比较也成为她内心很敏感的一块。作为父母,我们希望孩子表达情绪,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告诉她“不要哭,不许闹”。任何情绪的表达释放都应该被接纳和理解,成人都有很多无法表达的心情,无处安放的困惑,何况一个感受力丰富而控制力不完善的孩子。接受她的情绪,才能让她更好地接纳自己。可能作为父母,没办法让她完全不受社会刻板印象的影响,毕竟,高敏感的孩子,在接受这个强烈刺激世界的同时也要承受更大的挑战。

高敏感是一种天赋?

很多电影、艺术、音乐家都是有高敏感属性。高敏感可能真的是一种天赋。他们更容易体会到生活细节中带来的美好幸福,也同样地更能感受到痛苦。但是高敏感不是一定会成为天赋,需要正确的钥匙,开启他们感受世界美好的世界。作为父母,我们应该积极评价他们的行为特点,正确引导并给予理解和疏导。

不要去呵斥他们胆小,要知道他们只是需要更多时间来适应新的环境。因为他们感知的未知更多,想象的压力更大。告诉他们,宝贝不着急慢慢来。

不去用“别人家孩子”来评判对比,告诉她爸爸妈妈欣赏你的地方,你的与众不同。

告诉她哭是被接受的,如果它能让你心情恢复。爸爸妈妈接纳你的情绪,愿意和你一起去管理它。

帮助她找到她喜欢的充电方式,比如画画,比如音乐,找到他们和内心世界的连接。

总之,高敏感的父母,需要用温暖和耐心来“孵化”这颗看似脆弱的小蛋,说不定,你会收获意外的美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ngzhoumeirongyuan.com/jmzyf/755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