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立竞李诞想我想了10年

药膏能治好白颠疯吗 https://m-mip.39.net/nk/mipso_4586357.html

我希望走进对方的灵魂中,因为那样会看到更多的真相。

——易立竞

年,李诞在《南方人物周刊》实习。

在走廊上遇到时任高级主笔的易立竞,向前躬身微笑,“易老师,你好。”

彼时易立竞从业12年,正纠结着要不要进一步拓展记者事业,走到镜头面前。

烦着呢,没空搭理他。

我猜她当时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个小眼睛的男人竟然如此“小心眼”。

十年后,丢掉“理想主义”的李诞一炮而红。

易立竞则借助“影像”的力量,成为娱乐圈的“灭绝师太”。

十年后,俩人在舞台上碰面,针锋相对。

女人冷漠地说,我是没人管得了的易立竞。

男人大吼,这个机会我等了十年,我要让易立竞不好看!

一开始知道易立竞要来《吐槽大会》第五季,我还挺期待。

她早该来了。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

“人具有两种本能,一种是生本能(也即爱),另一种是死本能(也可以被叫做攻击本能),而这种促使人类走向死亡的本能的驱力,会导致攻击行为。”

过去明星都是在赞美中成长,所到之处,众星捧月。

当一档节目以“冒犯明星”的形式来搞笑时,观众压抑已久的“死本能”一触即发。

年《吐槽大会》首播,惊艳全网。

“冒犯”是喜剧的特质之一。

“冒犯”,同样是易立竞剖开人物伪装的手段。

易立竞擅长营造压迫感,迫使明星进入深度思考,以探人性真相。高度契合《吐槽大会》的气质。

节目播出后,她果然没让我失望。

易立竞锋利、冷静,把不好相处写在脸上。

舞台上的表现,被庞博戏称“爆料式脱口秀”。

听她讲脱口秀,宛如接受审问,让人头皮发麻。

她在节目的定位是,没礼貌,得理不饶人。

用最平静的语气,问最扎心的问题。

刚上台就追问穿着花哨的张绍刚。

你穿成这样开心吗?

你的家人接受过你吗?

你的家人知道,你受尽侮辱,却依然要带给别人开心吗?

这是张绍刚被吐槽的第五年。

“穿着品味”这个点挺老,只是换种风格吐槽。新鲜,不见得多惊艳。

但别急,这只是开胃菜。

后面还有呢。

呼兰,王勉拿冠军你服吗?

王勉,你觉得冠军拿的实至名归吗?

李诞说恨了我十年。

所以李诞,我是在你心里住了十年么?

问到人家无地自容。

却摆出一副好奇又无辜的神情。

看易立竞的表演,总让人忍不住握紧拳头……再竖起大拇给她点个赞。

起码这些还是喜剧演员。

要说凶狠,还要数易立竞对女团成员陈卓璇。

面对可爱妹妹,易姐可一点都没手软。

偶像在内娱诟病已久,成为华而不实、德不配位的代名词。

易立竞定睛一瞧,假装带着诚意发问。

越往后,语气越困惑,越加令人头皮发麻……

你有作品吗?

歌?

电影?

诗也行,你有吗?

突突突突一连四发子弹,打出大部分观众的心声。

这里不用放图,你都可以想象到陈卓璇有多尴尬。

代入感很强,我都替小妹妹着急。

直到最后她说:“如果艺人都像你这样不做功课,我和谁抬杠啊”,我才放下心头重担。

顿时感受到喜剧的魅力,理解了李诞在《十三邀》所说,“笑的原因是恐惧解除”。

辰亦儒、炎亚纶以前来过,这次来的是汪东城。

易立竞闻到“瓜”的味道,那张“无辜脸”再度发问:

你们为什么要分开来?

是因为不合吗?

你想过你掉进水里的话,是谁推的吗?

不合还不是重点,最炸在后面。

“你没想过,因为你知道肯定会有人救你~”

卧槽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台前王勉和杨笠相视一笑不好意思语。

幕后黄奕呆住,杨蒙恩被炸飞,李雪琴激动得说不出话,直锤王建国。

大家明明知道这个梗,却不好表现出知道。

炎亚纶(同性恋)喜欢汪东城(直男)的绯闻,早已疯传多年。

因为要给汪东城留面子,大家咬紧牙根,狰狞的表情不难看出内心的火山喷发。

用网友的话来说就是,“易立竞杀疯了!”

别说过气偶像,杀红眼了,自己人都干。

在第二赛段为团队争取晋级机会的1V1V1PK中,对方派出专业脱口秀演员,她们队派出的是人物记者……

都说到这份上,同队的脱口秀演员哪还好意思见人啊。

还有什么受人尊敬的姑姑李若彤?

哼,照“杀”无误!

李若彤曾和富商谈恋爱,后来成为独立女性,以单身为荣。

54岁那年,她穿上17岁的校服刷上热搜。

易立竞质问李若彤:

为什么中年女性要追求少女感,你让少女追求什么?

中年富商吗?

话音刚落,全场沸腾。

“雪国列车”同款张嘴惊讶,黄奕前倾,庞博后仰,杨蒙恩再度被炸飞。

这不再是单纯的“冒犯”与“搞笑”。

内容瞬间升华,晋入“讽刺”与“批评”。

讽刺中年女性追求少女感,批评年轻女性追捧中年富商。

亦如思文对“高级搞笑”的定义:

“任何喜剧段子都是在表达生活中的荒谬,高级的搞笑背后一定有某些意义。”

见识易立竞的勇猛后,李若彤不退反进,心生赞赏之情。

节目外,扬言要接受易立竞采访,聊聊富商的故事。

易立竞回复了这条微博。

“侠女”二字,用得相当微妙。

易立竞曾开玩笑地说,衡量好问题的标准在于明星。

明星如果说,“我们可以不要聊这个了吗?”

这时她知道,“我们只要聊这个。”

她温柔一刀咻~不知撕开多少娱乐圈遮羞布。

在她的逼问下,明星纷纷现出“原型”。

宁静强颜欢笑。

万茜被迫回怼。

郭敬明战术喝水,“差不多可以了,下一个。”

易立竞强悍的地方在于——

深谙心理博弈,内心强大。

那次韩红恼羞成怒,“大家是谁呀,我是就是我!……(以下省略几百字)”

韩红气场多强啊。

易立竞被凶完,还有心情回答韩红的第一个问题。

冷不丁丢出一句,“大家是公众。”

“鲁豫的妹妹,鲁莽”,名不虚传。

易立竞从年开始成为记者。

年《南方人物周刊》创刊,她便加入其中,笔写人物。

多年耕耘,闯下赫赫威名。

“故事大王”“中国最好的人物访谈记者”等各种美誉不绝于耳。

十年后,她发了一条微博:

“还有3个多月,在《南方人物周刊》做记者满10年。

10年,在人生长河中也是不短的岁月,我的青春献给了它,这是一件幸福的事。

现在,趁青春还有尾巴时,我走到了镜头前,试试直面你们,我的读者们。

我依旧服务于《南方人物周刊》,只是未来的日子,影像和文字并行。”

年底,凤凰娱乐携手易立竞打造《易见》。

易立竞走到镜头前,与时代人物对话。

年,深度访谈节目《立场》因为不可抗因素停摆三年后,全网上线。

这次slogan干脆叫“不迎合,不轻薄,不回避,不盲从”。

她不要你好我好大家好。

“我希望走进对方的灵魂中,因为那样会看到更多的真相。”

她试图打破与受访者的身份局限,跨越浮于表面的经历事件,探讨永恒的人性。

永远一副死鱼脸,是因为平静的人,才能看到更多真相。

由于太过理想主义和苛刻,很多人并不乐意接受她的采访。

易立竞为了约李亚鹏被拒两年,约陈佩斯需要5年。

有些人10年了,还没通过她的“好友申请”。

以前是直接面对明星,现在要将“锋利”呈现给大众,接受打量。

以至于难免在娱乐圈毁誉参半。

有人喜欢她不恭维不嘲笑,一针见血,带着真心发掘人性真相。

也有人认为她太尖酸刻薄!

对受访者极其不尊重!

以抬杠的形式获取八卦内容!

我当然是喜欢易立竞的。

拜托,明星不会和一个冷冰冰的人相处几个小时。

他们一定是和易立竞达到共情,被懂得了,才愿意交付更多。

共情不是讨好,未必只能温柔抚摸。

通过紧张氛围下的层层试探,剥开紧闭的内心,何不失为一种共情。

喜欢《吐槽大会》和喜欢易立竞的原因,从某个层面来看相差无几,都是对“死本能”的追崇。

那冒犯有边界吗?

当然有。

《吐槽大会》的边界是提前嘉宾沟通,可以被吐槽的方向和槽点。

所来之人,皆能戏谑。

易立竞的采访同样有提纲。

敢来,就意味着做好准备接受“制裁”。

但有时在心灵交流时,难免看到不便为外人道也之处。

所以在窥私和追求真相间,还有一个边界——

受访者不让说的内容,她一定不说。

易立竞坚持的立场有且只有一个——“可以不说真话,但不能说假话。”

作为一位人物稿写手,我时常翻阅访谈视频。

了解八卦看鲁豫,家长里短有金星,若享其乐融融,坐等李静和戴军。

但要挖掘人物深处内心,剖析艺人开工面具背后的残酷真相,还是得靠易立竞。

那些冷漠,不是对嘉宾不尊重,刚好相反。

看似最无情的人,往往心怀大爱。

在其他人急于表达时,她选择将时间留给受访者。

大家对她的盔甲嗤之以鼻,却忽略了冷涩背后炙热的灵魂。

面无表情,何尝不是对受访者的保护——避免带节奏,影响观众的对艺人话语的误读。

况且在那盔甲缝隙里,时常也会冒出柔情的光。

听闻马薇薇的父亲胃癌复发。

她满脸愁容。

知道复查结果待会儿出,马薇薇可能不在状态。

“我们随时可以停下来。”

而遇到鬼马精灵黄龄,她全程“姨母笑”。

易立竞就像一面镜子,亦正亦邪。

坦诚直率的人,优点会被放大。

自我认知与事实不符者,啪啪打脸。

她的冷漠,并非无坚不摧,会在遇见真心时破防。

她确实暗示过李小璐矫情,杨幂演技不好,黄晓明自恋……

与此同时,赵本山赠予她“天道酬勤”四个大字。

柳云龙:“有你这样记者的杂志,应该是有些品味的。”

那天聊到三四点,李亚鹏说:“以后三四年除了你,我不接受别人的深度采访。”

总有人说她太残忍,千方百计揭开明星伤疤。

可大家别忘了,“冒犯”不是目的。

就像《吐槽大会》里的“冒犯”,只是搞笑形式。

“和解”才是最终目的——对矛盾、焦虑脱敏,与自己和解。

当然,曾经《吐槽大会》越走越歪,成为“洗白大会”,这又另说了。

易立竞揭开伤疤,也不是为了围观嘲笑。

而是能更好地处理,针脚细密地让对方熨贴。

她说:“这东西已经存在了,别捂着它,得让它有一个愈合的机会。”

采访的时候,易立竞会调动全身的能量,给对方营造安全感。

营造一个看不见的场,让受访者只相信只有他俩。

很多人曾网暴易立竞,说她为了博眼球,带俞灏明去“死亡体验馆”。

他幸运地死神插肩而过,却要再体验一次死亡。

一开始俞灏明也拒绝这个方案,但很快被易立竞说服。

他也想去旁观当时一些被忽略的情绪。

在那里,俞灏明再“经历”一次死亡、火化。

然后开始思考苦难的意义。

毁容,失业,朋友疏远,恋人离去。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就算身体渐渐恢复,俞灏明还是不能接受这个现实。

父亲对他说,“男人就应该,这种事情,没关系。”

硬汉教育下,俞灏明用“坚强”硬扛。

直到这次易立竞的引导,将纱布解开,他才把伤痛安放,学会坦然。

节目播出后,俞灏明特地来感谢易立竞:现在再看节目,还是会被感动和温暖到。

参考资料:

1、易立竞聊《立场》背后故事:无限接近人性的真相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ngzhoumeirongyuan.com/jmzyf/728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