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鹧鹄哨
来源:新东方家庭教育
图片:网络
ID:xdfjtjy
近日,应采儿在社交网站晒出了儿子Jasper的作业。题目是用“浪费”造句,脑洞大开的他竟然写出:
我每天浪费钱。
这个“神造句”瞬间引发了网友们热烈讨论,而应采儿则在评论区里连连称叹“好句”。
从评论中可以看出,应采儿对孩子的想象力是很欣赏的。
因为,这脑洞大开的背后,蕴含的其实是孩子丰富的想象力。
孩子的想象力与生俱来
前两天,女儿去隔壁姐姐家里玩,回来后告诉我,小姐姐掉牙了,流了好多血。
本以为她会惊恐,没想到她甜甜一笑说道:“牙齿掉了,牙天使还会给送回来的。”
牙天使?
我问她,这个说法是在哪里听来的。
她一边给芭比娃娃编辫子,漫不经心地答道:
“我自己想的。因为浩晴姐姐去年也掉牙齿了,但现在又重新长出来了。
她一脸天真,似是对自己的猜想深信不疑。
我想,要不要告诉她这个想法不科学,后来想了想,还是决定不要。
虽然这样一来,可能会令她未能尽早掌握更多知识,但却能保护她美好的想象力。
知识可以慢慢学习、慢慢积累,但孩子与生俱来的想象力却经不起当头一棒的打击。
有想象力的孩子比较快乐
《奇葩说》有一起节目的辩题是:父母要不要告诉孩子,童话都是假的?
傅首尔动情地讲起了自己的童年故事,
她对这个故事信以为真,凭着想象与期盼,她度过了无数个恐惧的夜晚,为她悲凄的童年时光带来了为数不多的快乐!
想象力,可以带给孩子美好期盼,点亮生活里的滴滴星光。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
“想象力是一种人类所拥有的,但似乎本应是神独有的能力……在未来,当人工智能变得比我们更加聪明的时候,想象力可能成为我们相比他们所仅有的优势。”
这是《流浪地球》的作者刘慈欣的获奖感言。
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刘慈欣说,最喜欢做的事就是仰望星空,心中对宇宙充满了不可名状的好奇与向往。
他看的第一本科幻作品就是《地心游记》。
当时还是文革期间,看书时正好被父亲碰见了,父亲当即将书夺过去,并告诉他:“这类书是‘毒草’,不能看。”
刘慈欣当时一阵紧张害怕,但看着父亲仍然和颜悦色的表情,便小声问道:“这是一本什么书?”
父亲愣了一下,慈爱地告诉他:“这叫‘科学幻想小说’,是有科学根据的创作。”
说完,还将书还给了他。
后来,刘慈欣说:“我的坚持,都源于父亲这几句话。”
长大后的他通过科幻小说,用想象力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独特的世界。
想象力能赋予孩子创造力,而父母的支持与鼓励更是能促进孩子创造力的发挥。
不要扼杀孩子想象力
孩子们天生的想象力比成年人丰富,因为他们生下来便是一张白纸,未受世界过多渲染,大脑无拘无束。
而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往往就曾有意无意地充当了扼杀孩子想象力的帮凶,甚至元凶。
父母考虑效益、讲究实际,却无形中让孩子天马行空的思维变成了一种错误,甚至罪过!
曾看过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天晚上,父亲带着儿子散步,儿子忽然指着天空的月亮,兴致勃勃地问:“爸爸,那是灯吗?好大啊。”
爸爸想都不想,便断然否定道:“别傻了,那是月亮。”
孩子顿时就像如同犯错了一样,陷入了缄默。
原本,他的思想正如同风筝一样在高空中飞翔,而爸爸自以为是的答案,就活生生将风筝的线切断,想象力也随之跌落。
其实,很多问题的答案可以不止一种。
只是,在成长过程中,大家往往被教育得只认同模范答案。
如何呵护孩子的想象力
其一,尊重孩子的想法。
孩子懂事后,就对各种现象产生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也慢慢会形成独立的观点,这是非常可贵的,父母应该耐心倾听,适当时给予鼓励。
其二,接受孩子的小怪癖。
有些孩子喜欢对着天空发呆,喜欢想入非非,喜欢观察某一些特别的现象,对于这些可能有些格格不入的情况,父母应以包容的心态尝试了解孩子的想法,不能动则取笑或责骂。
其三,不要嫌弃孩子麻烦。
孩子都很好奇,对于某些现象可能会打破砂锅问到底,甚至问到父母无言以对。其实,这是好事,证明孩子愿意去思考。
但有些父母却认为孩子麻烦,往往没有耐心应对,这其实无形中就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
其四,带孩子多亲近自然。
有人说,自然界是最有趣的老师。孩子亲近自然,能更好地探索和感知世界,从而开拓视野,打开想象力、创造力的大门。
其五,鼓励孩子阅读。
书中世界万千,带孩子走进书本的世界,能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呵护好孩子与生俱来的想象力,让想象力成为孩子拥有快乐的起点,也拥有创造力的翅膀!
作者:鹧鸪哨,本职是医生,行医救人是毕生志向,寄情文字是终身兴趣!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