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力游戏室:游戏道具在认知症老人中的应用
——以NS社会福利中心为例
来源:中华社工网
作者:梁楸媛
NS社会福利中心有位老人,平均年龄82岁,社工团队针对全院老人开展了MMSE简易智能测试筛查,根据测量结果显示14%的老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情况。认知症老人群体在日常生活中会呈现出智能退化的迹象,记忆力日渐衰退,对事件、地点以及人物日渐感到混淆,失去做事的主动性等。社工为院里这些处在不同程度的认知症老人提供了预防类、支援类、训练类服务,并辅以MMSE调研,跟踪数据变化形成调查报告为服务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以延缓他们智能的退化速度。
认知训练是认知症非药物干预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日本、台湾等地区已被证实有效,可以预防、延缓认知退化,甚至恢复部分功能。本文将以社工开展的其中一项服务——“脑力游戏室”活动来探讨游戏道具在认知训练中的使用。
脑力游戏室是这里的社工开展的一项服务,涵盖预防、训练类服务,每周链接义工资源针对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老人开展难度不同的脑力训练游戏。具体见下表:
认知症程度认知训练的模块
主要的游戏设计
健康
空间结构认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力
魔方、奥数解题、谜语等
轻度认知障碍
学习记忆能力、视空间能力
棋牌学习、孔明锁、方块之谜等
中度认知障碍
记忆力、判断能力
乾坤大挪移、绳结游戏、跳动棋等趣味性较强的游戏
重度认知障碍
言语沟通能力、感知觉能力
义工陪伴交流、做感官刺激训练、舞动治疗等
游戏常规使用的难易级别虽决定了可以给不同程度的认知症老人所使用,但在脑力游戏室中社工对游戏道具的使用有了更深入的设计。同一种游戏道具若变换设计不同游戏规则,那么针对各程度认知障碍老人是可以通用的。以我们的最常见的钓鱼游戏和卡牌游戏为例:
一:钓鱼游戏
1-1、1-2、1-3
(1)轻度认知障碍老人可以设计蒙眼完成的游戏规则。轻度认知障碍老人日常生活会出现轻微认知障碍,他们可能对所处地理位置定向困难,复杂结构的视空间能力差。在用钓鱼游戏时可以设计服务对象在蒙眼状态下,用指导语引导服务对象完成钓鱼任务,在视觉被限制的情况下老人们的位置定向和空间结构感知能力能较好地得到训练和提升。
(2)中度认知障碍老人可以设计大小、方位区分等的游戏规则。中度认知障碍老人可能存在对简单结构的视空间的能力下降、视空定向障碍、辨别事物异同能力有损害的情况。在钓鱼游戏设计时可以加入颜色、大小、方位的训练,要求老人将大的或红色的鱼吊出来放到鱼池左手边的位置,能力较好的还可以加入时间限制的设计。
(3)重度认知障碍老人可以设计抓握、数数的游戏规则。重度认知障碍老人生活完全依赖他人,活动能力基本丧失,记忆力严重衰退。针对这部分能力极弱的老人,我们可以在钓鱼游戏中让老人用手去抓放鱼或带领他们一起数数。
二、卡牌游戏
2-1、2-2、2-3
(1)轻度认知障碍老人可以采用斗地主、蜘蛛纸牌等玩法的游戏规则。轻度认知障碍老人日常生活会出现轻度障碍,针对记忆力的下降,可以教授老人学会一些斗地主、拖拉机等卡牌游戏的玩法。卡牌属于群体性游戏,一方面能促进老人间的互动,也能让老人们在参与活动之外自助自发进行脑力运动。
(2)中度认知障碍老人可以采用翻牌记忆、斗大小的游戏规则。中度认知障碍老人处理日常生活能力出现明显的困难,可能会出现远近记忆受损,处理问题困难等情况。卡牌游戏可以做一些简单的翻牌记忆、斗大小或者乾坤大挪移等互动,帮助记忆和认知能力的维持或提升。
(3)重度认知障碍老人可以采用识认、收发折叠卡牌的游戏规则。重度认知障碍老人生活不能自理,能动性较弱,可能出现缄默,失语,失用等情况。可以利用卡牌做一些折叠、收发传递的动作,又或者带领老人认识卡牌的数字和图案从而提供简单的视觉知觉刺激。
此外,在活动中游戏的开展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例如个别化服务的原则、贴标签问题的避免。游戏需要根据老人的认知障碍具体情况进行有向性的设计,不同服务对象在性别、年龄、人生阅历以及精神或生理残疾状况等方面存在差异,每位认知障碍老人的退化程度和表现都有所不一,要尊重服务对象的个体差异,有的放矢;活动中也会有出现贴标签效应给活动的开展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碍,社工在开展活动中会有意将道具的外包装拆掉除,在活动引导中社工或义工尽量做到尊重、亲和、接纳、平等。在训练中也可做适当的认知症知识宣传,普及老人对认知症的认识,消除对认知症的偏见和歧视。
脑力游戏室活动不仅可以锻炼老人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充分发掘大脑潜能,提升观察力、想象力、创新力和思维敏捷性,减缓和预防认知障碍。社工也希望能通过长期坚持的活动与小组乃至结合个案减缓认知障碍老人的退化进程,为院舍认知症老人营造接纳、保护、支持训练的环境。
考试时间确定(10月31日-11月1日),想要报考的同仁可以点击查看这篇文章了解考试相关的具体的要求:关于年社工考试,你必须知道的那些事。
还没有购买教材、教辅的可以扫描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