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类孩子,他们在家的时候,活蹦乱跳、放飞自我,但是一出门就一言不发,对谁也不理,有时候还躲在大人身后……
可能孩子患上了选择性缄默症。
什么是选择性缄默以及成因选择性缄默症,是指孩子在获得正常的语言功能之后,在某个或某些特定的社交场合因为精神因素而表现得沉默不语,常常是起病于三到五岁的孩子。性格兴趣影响,被提问题时的紧张焦虑畏难情绪,不听指令对立违抗等都会造成孩子的选择性缄默症。
通常是指儿童没有听说方面,或者是发音器官方面的困难或障碍,在一定场合下他的言语表达是很正常的:比如说在家中说话是非常正常的,甚至声音很大,很调皮,但是在面临特定的社会情境的时候,比如在学校里面的时候,他就会表现出缄默不语,持续不说话。这样很复杂的行为表现看起来好像是故意的,好像孩子自己是能够控制住自己不说话,但是其实孩子内心里面是有突破不了的心理方面的障碍的。
选择性缄默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童期问题,而且女孩比男孩更容易受到选择性缄默症的影响,她们不愿意开口讲话的原因通常是焦虑。感到焦虑时,孩子可能会出现对抗、逃避或僵硬的反应,变得激动不安,试图逃走或回避,甚至会身体僵硬到无法参与对话。
阿斯和选择性缄默,有什么区别?这两种症状的区别还是很大的,而且它们也不是完全独立的问题,是有可能结合在一起出现的。
比如有的阿斯特质的孩子,由于语言表达能力不好,或者对人际交往过度紧张,就不爱说话了,出现了缄默的情况;
也有一部分孩子的选择性缄默,是因为多动障碍,注意力总是集中不起来,慢慢演变形成的,比如我们干预的一些选择性缄默的孩子,高兴的时候特别的高兴,然后也挺活跃,是愿意和别人交流的,但是到了特定的场景下,他就不说话了;
再有一些孩子本身性格比较内向,比较胆小、害羞,并且孩子和外界接触比较少,那么也可能出现选择性缄默的情况。
所以选择性缄默,是在由于孩子特定的性格基础,然后又受到外界的影响下,最终出现的一种情况。但如果孩子只是有阿斯特质,在外界的压力下,可以演变出来很多种结局,比如有的阿斯特质的孩子,如果养育不得当,有很多压力无法释放,孩子很可能产生抑郁症,而不是出现选择性缄默。
家长应该怎么做?之所以孩子会发展成选择性缄默症,除了生理遗传方面原因之外,和父母的养育方式不得当关系很大,因此从家庭养育方式的角度家长需要改变很多。尽管很多人都认为孩子到了青春期缄默的问题就自行好转了,然而这个孩子成长的过程是伴随很强烈的内心痛苦的,和小伙伴不知该如何交流,害怕自己出错等,也有的孩子到了中学一直缄默不语。因此家长的改变是越早越好。
小穗今年六岁了,不和家人以外的人说话,甚至在幼儿园的两年里都没有说过话!这种行为模式就是“选择性缄默”。面对这种情况,家长的处理方式尤为重要。当家长尝试让孩子开口说话时,往往越是强迫,孩子越是不愿意开口。
因此,家长在处理孩子不说话的问题时,应该避免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