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直到这灾难和每个

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节前,北京刚发现10例新型肺炎那会儿,坐地铁发现还是很多人不戴口罩。

朋友圈里也有人感慨,在人流量最大的火车站,工作人员的麻木让她吃惊,很多人没有任何防护措施。

这种麻木和侥幸心理,让我想起一句话:我们好像不知道自己会死似的活着。

我想起在中国被广泛群嘲的《时代》周刊年“年度人物”、17岁的瑞典气候环保少女格蕾塔·通贝里。

随便百度一下,通贝里的主张被讽为“环保恐怖主义”,大批自媒体讥笑她是不考虑国家发展阶段的“虚伪”、“何不食肉糜”。

网友对通贝里的谩骂已沦为人身攻击,诸如“吃素容易早死”、“丑得一*”等等。

最令人痛心的是,这种为骂而骂的人身攻击让讨论离事件本身的焦点——气候变化——越来越远了。

本文有LinkedIn原创,作者普拉达。

“何不食肉糜”?

是少女的傲慢还是成年人的傲慢?

通贝里最饱受诟病的,是有钱白人“何不食肉糜”的傲慢。

俄罗斯总统普京评价她说:

第三世界还有数十亿人生活在贫困之中。

当这些人也要求享有瑞典那样的生活水平时,请问你要如何回答他们?抱歉,请你们为环保继续贫困下去?

我倒想看看谁愿意去他们面前说这话。

但在年11月的TedX演讲里,通贝里明明白白地说道:需要减排的是瑞典这样的富裕国家,这样贫穷国家才有机会提高生活水平。

通贝里的主张,在自媒体的文章里鲜有提及。

这直接导致了人们只知道她在联合国大会和达沃斯论坛上,指责各国目前的措施无法将年前的全球碳排放量下降到可控程度,直接把她放到了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对立面。

也因此这个表情扭曲的表情包,成为她最被人熟知的样子。

她因此被扣上了“圣母婊”的帽子。

在铺天盖地的群嘲里,普京的批评是比较接近本质的:

我相信格蕾塔是个善良、真诚的女孩,但成年人应该尽一切努力让青少年远离极端。

在通贝里事件里,扮演重要角色的成年人有:

被网友质疑“不负责”的父母:放任通贝里翘课去抗议,放任没有生活经验的她大放厥词。

瑞典环保人士英格玛·伦佐格:通贝里因为他在FB上发的推文而走红,但阴谋论认为,他只是想给自己的公司筹集资金。

政客:另一种阴谋论者认为,通贝里是被欧洲各国的绿党推出来的,不然她不可能在毫无后盾的情况下突然占据各大新闻版面。

媒体:还有什么比一个无知少女被尊为“气候先知”再拉下神坛更juicy的新闻?

这些观点有的互相矛盾,真相目前属于无从得知的罗生门。而网友欲加之罪,对通贝里不惜进行谩骂、色情、电话骚扰等网络暴力。

在我国,更多的人认为西方国家呼吁减排的做法,是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一种压制。

我们这些成年人

都成了她骂的样子

沉浸于阴谋论、对气候变化绝口不提、对通贝里大加批判的成年人,正是通贝里早先在TedX里提到的样子。

通贝里被诊断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强迫症和选择性缄默症。她尖锐地指出:

对于我们这些孤独症患者,几乎所有东西都是非黑即白的,生存就是非黑即白的事。

我在看这段视频的时候,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通贝里说得句句在点上,啪啪打成年人的脸,场下爆发出的阵阵笑声是因为尴尬吗?

强烈建议看完视频,离真相近一点。

这时候的通贝里,说话是平和的。因为她的病,面部表情偶尔有点不自然,但绝对不是网友嘲讽的“精神病患者”。

我相信这时候的通贝里是真诚的,这也是她在被政客、舆论等各种势力推上风口浪尖之前,最接近内心真实的表现。

所以这件事情在我看来是这样的:一部分成年人基于利益利用了通贝里,反过来,另一部分成年人在荧幕前大肆攻击通贝里虚伪。

这两撮成年人,才是最虚伪的人。

海平面上涨的时候

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

那些攻击通贝里的人好像忘了,气候变暖是实实在在的。

好像把责任推给发达国家,气候就不会变暖了。

好像为印度、巴西、中国山区那些吃不起饭、取不起暖的穷人大声疾呼两句,就能把气候变暖的责任摆脱得一干二净了。

这些人里当然有冬天一边把暖气开到26度一边开空调的美国和欧洲中产。

可难道,北上广深点了一桌子肉只吃一半的我们,就能逃脱干系了?

是海平面上涨的时候不会淹到我们吗?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是无辜的。

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了一份特别报告。报告指出,应将全球气温升高限制在1.5℃,才能挽救人类。

此前,在《巴黎协定》中,这个数值还是2°C。

显然情况恶化了。

区区0.5°C意味着什么?

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发布的一张图,可以帮我们看懂:

海平面会高出10cm,会引发地球主要冰盖的崩塌,淹没包括纽约、孟买和上海在内的沿海地区。

极端酷热天气覆盖面更广,遭受干旱的人口更多,被极热天气热死的人更多。

全球20%到30%的动植物物种面临灭绝。

而要将全球暖化控制在1.5°C以下,人类只剩11年的时间。

联合国和平使者莱昂纳多主导的纪录片《洪水泛滥前》(Beforetheflood),就真实讲述了全球变暖会导致的危机。

在南北极洲,曾经万年不化的蓝色坚冰现在都变得像晒化的冰激淋,大面积的冰川融化,导致曾经深埋在冰层下三十尺深位置的东西,如今都暴露在冰面上。

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明明天气晴好没有下雨,但海水会突然通过排水管道倒灌进街道,引发内涝。

在太平洋的岛国基里巴斯,洪水早就涌入当地居民的淡水池变成日常饮用水。他们的岛屿即将沉没,迫不得已的当地人只能靠临时买别国的土地,迁移过去苟延残喘。

这部纪录片是国家地理频道史上观看人数最多的纪录片,豆瓣评分8.7。

需要被保护的究竟是地球

还是身为人类的你?

回到格蕾塔·通贝里。

她说,她八岁时知道“气候变化”这个词,结果发现大人们无所作为,根本不关心这事儿。

“没人去想50年后的事情。”

她很为自己和将来的子孙后代忧虑。

通贝里很像是皇帝的新衣那个故事里的小孩,不知趣地拆穿了皇帝没有穿衣服的事实。

留下大人们满脸尴尬。

你可以骂小孩子不识相,但这不意味着皇帝确实穿衣服了。

《时代》的总编辑在解释为什么将她评为年度人物时说:

她鼓起勇气向强权讲出真话,她成了一代人的偶像。

不是说她空喊口号没什么用吗?

可她年8月发起的“星期五为未来”的罢课运动,已经获得了全球个国家和地区、超过万人的参与支持。

年年初,名科学家在英国《卫报》联名发文,对通贝里们的行动表示支持和感谢。

抛开围绕她的争议,如法国总统马克龙所说,通贝里们让“任何一位领袖都不能装聋作哑”,并真实地改变着这个世界。

我们不愿意做的事情,一个孩子做了。

写在最后

最后想说的是,气候变化已经是全球性的责任,就和摆脱贫困同样也是全球性的责任一样。

如何在其中取得平衡,也同样是一种全球性的责任。

电影《流浪地球》中有一句话:

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大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年柴静采访在丁仲礼院士时,丁院士就已经很明确地指出,地球温度比现在高十几度的时候有的是,人类保护地球的环境,只是为了适合自己生存而已。

如通贝里说:

无论你们现在做或不做什么,都会影响我、我的孩子和孙子的生活。无论你们做或不做什么,我们下一代人都无法弥补。

参考文献: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ngzhoumeirongyuan.com/jmzwh/590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