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皇室八卦系列第三部
英国篇
原创:嗔才人
女王天下卷
新旧混搭女王登基全大礼皇权初定主教上任惹非议
第三十二章
伊丽莎白一世的登基大典定在年1月份。年底,她从自己的属地启程前往伦敦。一路上都簇拥着无数新教民众自发组成的欢迎人潮。
英格兰残留的天主教徒们却不能不担忧,这狂热的场景会不会预示着另一场宗教大清洗的开始?之后圣诞节弥撒上发生的一幕意外,让英格兰当时存在的尖锐宗教分歧直接浮出水面,令人无法回避。
那是一场关于圣餐礼的教派冲突。天主教相信,在神父祷告的时候,圣坛上的面包,酒水,就会随着神圣仪式的进行被圣灵附体,升华为代表耶稣基督血肉的神圣之物,这几乎是弥撒礼里面最神圣最重要的一幕。可是领圣餐却是被新教所排斥的。新教徒只遵守圣经,无法容忍这种被后来天主教会添加入宗教仪式的荒诞不经的封建迷信。
作为新教徒,伊丽莎白早已声明,自己参加的宗教仪式里,不希望出现领圣餐的步骤。可是,到了圣诞节当天,伊丽莎白却惊诧地发现,台上的主教欧文(OwenOglethorpe)竟然没有遵照她的旨意删掉这段仪式。要知道,经过了玛丽一世那几年的天主教复辟,纯粹信仰新教的主教已经在英格兰几乎被清扫一空。所以,主持仪式的主教跟伊丽莎白有明显宗教分歧。
在天主教徒眼中神圣的圣餐礼
看到自己的命令竟然不被遵守,伊丽莎白顿觉受到极大的侮辱。她一怒之下当即退场,甚至放话,如果以后宗教仪式都是用英语举办,那就不会再出现这种莫名其妙的内容了。因为在新教首脑翻译的圣经和宗教仪式典籍里,压根就不存在圣餐礼的祷告语。
女王还未正式登基,就因为宗教问题当众大怒,顿时让即将举行的登基大典变得危机重重。因为那场典礼会有更多宗教相关的仪式规程。说起来,玛丽一世登基之时,表现出她狂热宗教倾向的两个重头戏,就是加冕典礼和重申自己合法继承人的身份。在爱德华六世的激进宗教改革之后,玛丽一世登基的时候,根本找不到一个信奉天主教的主教为她加冕。于是,她在加冕前,先兴师动众地把自己的嫡系天主教宗教领袖给提拔成了主教,再专门颁布指令让他给自己进行加冕。
如今的伊丽莎白也找不到一个当职主教跟她一样是新教徒。那么,到底伊丽莎白会怎么做呢?会不会也像她姐姐一样,在登基典礼前就大动干戈?这场登基大典会不会就此演变成她率领新教徒血腥大反扑的序曲?
所幸,伊丽莎白在圣诞节的盛怒平息之后,并没有变本加厉追究天主教派系的责任。她思前想后,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关于登基典礼,她还是挑选了天主教中比较温和听话的欧文主教来为自己主持加冕。(就是那个非要让人领圣餐的二愣子主教)
这个典礼在伦敦的西敏寺举行,几百人参加了室内的庆典,而室外的伦敦街道上则拥挤着上万等待新女王加冕的民众。
教堂外等待新女王加冕的民众
虽然典礼场面非常豪华,但是看门道的内行都发现,新教和天主教的元素竟然同时在仪式中出现了。
伊丽莎白加冕游行的画像
整个典礼中固然很多细节不符合天主教陈规,但是整个仪式又依然尊重天主教的习惯由拉丁语主持。在接受加冕的仪式前,新近上任的国务大臣威廉·塞西尔递给主教一份宣誓词,要求他照本宣科执行。这份宣誓词被证明,基本是按照爱德华六世的登基誓词改编出来的,完全是新教特色。但是,在典礼结束之前,女王却恩准主持仪式的主教保留了一段弥撒礼。这也是英国皇家历史上最后一个出现天主教弥撒礼元素的登基大典。
伊丽莎白的加冕典礼硬把新教天主教的礼仪搅在一起,可以说是不伦不类滑稽可笑,但也可以说体现了她尽量淡化宗教派别分歧的包容思想。
处理完了登基典礼,伊丽莎白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关于自己继承王位的合法性问题了。当初玛丽登基的时候,因为刚被弟弟取消了继承权,所以登基后对自己继承合法性的问题大做文章。首先,她一上台就否认了新教通过的亨利八世的第一次离婚案,把她渣男老爹定的规矩全部推翻了个底儿朝天。然后,宣布重尊教皇,让教皇再给英格兰任命红衣大主教。既然重申了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威,按照教皇的说法,他们天主教廷从来没有承认过亨利八世的离婚有效,凯瑟琳王后从来没有被剥夺过英格兰后位。那么,玛丽自然也就是名正言顺的王位继承人。
而伊丽莎白这时候的情况,其实比玛丽刚登基的时候还要糟糕。因为教皇在听说她要继承英格兰王位之后,立刻公开宣布这个野种根本没有王位继承权。亨利八世在安·博林的蛊惑下与原配凯瑟琳王后离婚,一直就不被罗马教廷接受。多少年来他们都视安·博林为祸水妖女,她的女儿自然也只能算是个私生女孽种。
面对教廷如此之大的敌意,陷入如此棘手的境况,伊丽莎白只能又询问塞西尔,自己是否也应该效仿姐姐,大张旗鼓召开国会听证来抹去自己的私生女身份,为自己公开正名呢?
威廉·塞西尔的画像()
没想到塞西尔却建议反其道而行之。他跟伊丽莎白解释,从你老爹跟教皇翻脸,到现在都快三十年了。英国大多数老百姓经过这么多年,早习惯不鸟罗马教廷和教皇了。你不该提醒他们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