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叫瓦士缇的小女孩,美术课上,她什么也画不出来。快下课了,老师走过来,看着空白的画纸说:“哇!暴风雪中的北极熊。”
瓦士缇说:“真滑稽,我就是不会画。”老师说:“那就随便画一笔,看看能画出什么。”
瓦士缇于是抓起笔在纸上狠狠戳了一下,交给老师。老师看了看说,请在上面签上名字。
一周后,瓦士缇到老师办公室,看到墙上挂着一个精装画框,里面镶着的就是她画的那个点。
瓦士缇的信心一下就被激发起来了:“哼!我还能画比这更好的点!”
于是她开始涂啊,画啊,红的点,蓝的点,大的点,大大的点……后来在学校的画展上,瓦士缇的画引起了轰动。
这是绘本《点》中的故事,也是作者彼德·H·雷诺兹,献给自己的七年级数学老师的一本书。
不论何时,能欣赏孩子,鼓励孩子发现自己的能力,给孩子的成长注入力量,这样的好老师,似乎可遇不可求。
02
很可惜,十二岁的女孩谬可馨,终究没有故事中的瓦士缇幸运,遇到一位欣赏自己的老师。
年6月4日15:14分,江苏常州市金坛区河滨小学,五年级五班学生缪可馨,在上了两节作文课后,冲出教室爬上栏杆从四楼坠落身亡。
看到这样的悲剧,作为一个家长,无比同情谬可馨的父母,中年丧失爱女的创伤,将相伴余生。这种痛,不是所有人都能共情,就像班级里那些为袁老师点赞的家长。
板子没有打在自己身上,永远不知道有多疼!
为人父母,女儿生前,没能护她周全,此时,为爱女寻找坠楼的真正原因,还女儿一个公道,这难道不是任何一个为人父母都应该做的么?
而作为一名小学生作文辅导老师,仔细阅读了孩子的作文,特别心疼这个十二岁的女孩,她的作文非常符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
可是这两天,有些人从某度上找到了所谓谬可馨“作文抄袭”的证据,企图佐证袁老师批改作文方式的正确。
无法接受,一群成年人,对一个十多岁孩子的作文,扣上“抄袭”的大帽子,横加批评和指责。
03
01
《小王子》说:“虽然很少有人记得,每个大人都曾经是孩子!”
事实也证明,从孩子长大的大人,常常忘记自己是怎样长大的。
想想十二岁的自己,难道不是绞尽脑汁希望获得老师的表扬吗?模仿一些、借鉴一段、抄袭几句,这些难道不是写作文的方法么?
成年人的世界,这样的抄袭还少么?
论文抄袭被曝光的人,不凡名家学者,新媒体届的十万加爆文、文学界大编辑的抄袭这些还少么?
与其追着一个十二岁小姑娘的作文谈抄袭,不如去打击成人世界里的弄虚作假。
这样往往比站在屏幕后面,往别人伤口上撒盐来得更有正能量。
04
当我看到袁老师对谬可馨作文的批改,那些删除符,以及“缺少正能量”几个大字时,心里很不是滋味。
我非常能理解语文老师,每次要批改几十份作文的辛苦。有责任心的老师,一定会从孩子的遣词造句,标点符号、思想内容等方面,对作文进行详细批改。
还没等我对袁老师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稍加赞赏,袁老师已经否定了那些批改并不是她做的,她只是写了五个字而已。
一个老师,面对孩子搜肠刮肚,想尽办法写出来的作文,仅仅写了五个字。这篇作文存在哪些问题,需要怎样去修改,有何修改要求,孩子不得而知。
这样的批改方式,犹如“阅”、“查”、“日期”等字同样令人失望。
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一定要拥有一双慧眼,在孩子的字里行间里,发现属于孩子的闪光点,点亮孩子心中自信的种子。
05
01
如果,袁老师确实只在一个孩子的作文上,写了五个字,为什么孩子会在自己的作文上面,划掉了那么多内容?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她忍心吗?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非常希望被认可,被看见,如果不是老师在讲评作文时,评价了什么,孩子怎会自己划掉,删掉那么多,何苦如此自我否定?
如今,孩子已经离去,同班同学,缄默其口,真相或许短期内只有袁老师自己清楚,那节课到底发生了什么?
从家长提供的证据里,得知去年10月份,谬可馨曾被袁老师当众扇了嘴巴。一个十多岁的女孩,当着同学的面,被老师打、骂的屈辱,深深地刻在孩子的心里。
一个老师说,摧毁一个孩子特别简单:只要三次打招呼不理会,这孩子便再也抬不起头。
不寒而栗,一个小学老师,在心智尚未发育完全的孩子眼里,就是权威,是善恶,是神一般的存在。
当这样一个人,对你扇嘴巴,羞辱,这种伤害是毁灭性的,更是致命的,那个翻过栏杆,坠下楼的十二岁女孩,一路走好,愿天堂没有伤害。
06
01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而实施教育的职业——老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为他们既要传授知识技能,又要引导学生如何做人。
我们能看见的,往往是这个老师教学成绩,多少孩子考出了好成绩,获得过哪些荣誉,是不是优秀教育工作者……
看不见的却是老师的品性,而一个人良好的品性,才是为人师表最关键的。毕竟教育是塑造人格,净化灵魂的一项系统工程。我们的孩子不仅要习得知识,增长才干,还要身心健康发展。
老师的职业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孩子,人性天然会有差别地看待他人,所以,一个好老师不仅要诚实面对自己,更要付出爱和真正的关怀。
真正的爱,首先是尊重。将一个孩子当成一个有思想、有感想的人来对待,这样,当老师要批评孩子的时候,才不至于口出恶言,伤害孩子自尊心,摧毁孩子的自信心。
真正的爱,其次是接纳和欣赏。接纳孩子的优点,也接纳孩子的缺点,接纳聪明的孩子,也接纳顽皮捣蛋的孩子。
在孩子身上,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给他们勇气和成长的机会。
07
01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人也没有相同的人。
面对独一无二的孩子,不管工作有多累,心情有所糟糕,为人师者都不能把情绪发泄在孩子的身上,更不能凭借成人的情绪好坏体罚孩子,欺辱孩子。
从古至今,教师这一职业,无不是桃李天下,甘守清贫的。想通过教书育人,发家致富,在体制内,无疑和教师的师德师训相违背。既然选择了这一职业,就要耐得住这份清贫。
想日进斗金,财源滚滚,倒不如放下教鞭,重新选择职业,何必犹抱琵琶半遮面,课上不好好教,课后开补习班,然后一个班里区别对待孩子。袁老师,这样的做法,实在有违师德。
如果再凭借老师的权威和权利,借着作文课,责骂侮辱一个小女孩,以此惩戒不报培训班的家长,实属小人所为。
况且,自己的学生,在自己的课后坠楼身亡,眼睁睁看着,一个孩子从活蹦乱跳变得冰冷悄无声息,难道不该自责,不该痛不欲生吗?
真不知这位袁老师是心态好,还是没心,学生尸骨未寒,她竟然没事人一样照常上班,和他人谈笑风生,未免太缺少基本的人性。
老师,是个爱的称呼。当老师的人,你有多爱孩子,孩子就有多爱他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