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墨水打翻了,染了桌布”
“不要紧,我会洗”
“我把门轴弄坏了”
“不要紧,我会修”
“我把台灯砸坏了”
“不要紧,我会修”
……
这是生活无力重度患者钱钟书与妻子杨绛的对话。一个是“做坏事儿”,一个是“不要紧”。两个人靠着这两句结婚、生女、陪伴一生。
有时候常常觉得钱钟书呆萌呆萌的,做不了日常男人家的活儿,例如修灯修门什么的,也做不了女人家的活儿,洗锅做饭缝衣服等,在人情世故上也一片空白。除了埋首故纸堆,写几个字,上上课,这个男人实在找不出什么“有用”的地方了。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钱钟书竟然拿着竹竿帮自家的猫打邻居林徽因家的猫。他像是个长不大的孩子,一辈子都留在自己的纯真世界里。
要是寻常人遇到钱钟书这样的,估计要整日哭天抢地,认为自己嫁了个没用的男人。幸运的是,钱钟书开门见山的一句“我没有结婚”,将“不寻常”的杨绛娶回了家。杨绛的不寻常就在于她手握灵丹妙药,专治钱钟书的呆萌症。
他“笨手笨脚”,她就事事担起,把生活里的琐事统统揽在自己这边;他“头脑单纯”,她就跑前跑后,做好人情往来;他做“坏事儿”心怀愧疚,她就好言好语宽慰他。当然,他也时时回馈杨绛的“特效药”。比如,学着划火柴生火做饭,与杨绛分享自己的研究等,夫妻俩一唱一和,倒也似神仙眷侣。即便是文革时期,他们也能从苦难中陪伴着走出来,还时常发现些小乐趣。
有一句话说得好,每一对夫妻都是“生死至交”。结婚,就是把自己的下半辈子和命运交给另一个人。在这段承诺背后,承载的是几十年的漫漫时光。我们见过太多夫妻或分道扬镳、或反目成仇,能够在平平淡淡、摔摔打打中保持一条线路,已经是一种幸运。假如做到琴瑟和谐、举案齐眉,便是方圆百里皆赞的模范夫妻。像杨绛与钱钟书这般志同道合的夫妻,实在是可遇不可求的绝世奇缘。
世上只有一个钱钟书,人间也只有一个杨绛。在通向婚姻这条不归路上,男男女女前赴后继。然而,婚姻的实质却只是财产的守护者而已。婚姻,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神圣。蛮荒时代的生存与生殖让人类无暇顾及,群居和杂交成为最常见的方式。亲生与非亲生对于成员来说并没有那么重要。随着人类生存经验和生存资源的增多,为保护自己的所有权,婚姻作为一种最有价值的手段被创造出来。一方面可以保证血统的纯正性,让自己的基因延续下去;一方面可以确保财产不外流,世世代代享受财富。
纵观国内外的婚姻发展史,“门当户对”是双方缄默的原则。一桩婚姻,所维系的不仅是男女当事人的生活和命运,还联系着双方家庭的未来走向。想想古代动不动就“株连九族”,要是倒霉挑错了亲家,自己全家的身家性命就得搭进去。所以在古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一桩婚姻的核心,当事人则只是奉命办事,完全没有自主权。唯一可以称得上是自主权的是男人的择妾权,然而妻与妾相差甚远。虽然都是为同一个男人服务,一个是主子,一个则是奴才。相对于国内妻妾在一个院子里生活,国外的情人则必须远远地躲着妻子,至少在表面上还能维护住妻子的面子。
在国外,人们通常认为爱情只发生于情人之间,与婚姻无关。基于宗教信仰、财产保护等原因,婚姻大多数都是利益交换的结果。更为极端的是,为保护财产,中外都有近亲结婚的例子,导致家族遗传病,欧洲王室的“哈布斯堡唇”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爱情,只是近代婚姻的产物。宗教体系的崩溃,自由观念的盛行和女性权利的上升等等因素,让婚姻从生殖和财产的禁锢中解放出来。爱情,成为婚姻的重要考虑因素。为此,人们盛情歌颂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生死之恋,也会赞扬灰姑娘与王子的梦幻之恋,当然最近特别流行励志女与纯情男的动人恋情。无论男女,从童年时期,我们就接触或听说了各种爱情故事,并对婚姻充满了向往。
然而,在这个男人不需要性,女人不需要钱的时代,婚姻似乎变成了烫手山芋。“现在不努力,将来可是要结婚的”,成为新的恐吓语。结婚前,女人自由男人潇洒;结婚后,女人忙乱男人拘束。结婚前,女人随便耍小性子,男人随便撩妹子;结婚后,女人生娃上班做家务,男人挣钱看娃再挣钱。自由、快乐、随性,这些单身时期的特权被统统夺走,除了生活的一地鸡毛,还有锅碗瓢盆的叮叮当当,以及一分一厘的各种算计。
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会摇摇头,这不划算!然而,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没有婚姻则死无葬身之地。想起自己步履蹒跚、满头银发之时,只能一个人在家望眼欲穿,也是十分凄凉的。就算没有儿孙绕膝,有个老伴端茶送水、拌拌嘴也还是蛮好的。结婚与不结婚,早已成为一种极端的、个人的、自由的选择。
没有人会把婚姻当成必需品,也没有人会把婚姻当成毒药。然而,出于女人缺乏安全感的天性,大部分女孩还是希望找到MrRight。缺乏安全感是女孩与生俱来一种直觉。小时候,家长就会告诉自己女孩比男孩弱,容易受欺负。青春期,父母苦口婆心让女孩保护好自己,否则受罪的都是女孩子。长大后,职场上的竞争现实和一波三折的人生际遇,让女孩子更加没有安全感了。
如果是以前,女孩嫁了人,也就心定了。可看过世界、用知识武装的头脑,已经让现在的女孩子难以安定。婚姻,更多是一种对未来生活状态的选择。有人通过婚姻,让自己的经济状态更好;有人通过婚姻,让自己的精神状态更好;有人通过婚姻,获得了一直寻求的灵魂圆满。当然,也有人通过婚姻,见识了人性的黑暗面,这个纯粹是意外。
神说,女人是男人的一根肋骨创造出来的。这是对男女关系的极致表述,血脉相连、生死相依。男人想要融为一体,就必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根肋骨;女人想要获得最深的安全感,就必须找到自己的创造者。这其实是判断男女之间是否合适的终极法则。法则虽有,判断标准却全靠最不靠谱的“感觉”二字。
据相关研究表明,很多时候人们喜欢一个人,是因为这个人有自己喜欢却没有的东西。例如美貌、好的性格、做事风格、经济状况等,能够与自己形成很好的互补。同时,这个人又与自己有相似点,比如相近的价值观、生活理想等。一个既与自己相似又有所不同人,是最吸引自己的人。
因为相似,才有了沟通的可能性;因为相异,沟通才能有互动和流动的可能性。稳定之中有新惊喜,大概是保持关系和婚姻新鲜度的必胜绝招。找一个对的人,就是那个能和你谈到一起、睡到一起,又能谈得有趣、活得有趣的人吧!
WOXIEBUXIAQULE!!!
赞赏